中廣網北京10月15日消息(浙江臺記者陳征北 永康臺徐穎儀 蕭山臺采娟)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浙江部分地區的中藥材價格從2009年開始就持續上漲,并在2010年9月份以后達到一個新高,總體漲價幅度超過了30%,有的藥材價格甚至翻了幾番。
隨著時節轉換,浙江永康的各大藥店迎來了中藥材銷售的小高峰,市民紛紛購買中藥材進行食補及藥補。
城區某平價藥房銷售員徐小花:秋季了嘛,進補方面的(賣得比較多)。
藥房總經理施舜楊介紹,藥材價格漲跌的情況一直存在,但9月份以來漲得特別厲害。
藥房總經理施舜楊:今年以來,像三七的價格已經漲了3、4番了。枸杞大概漲了40%-50%。
原來100余元/公斤的三七,現在漲到400-500元/公斤,最高時達到600元/公斤;鹿茸血片原先進價是3萬元/公斤,現在是4萬元/公斤。在這家藥房銷售的7000多種中藥材中,已經近四成漲價。
藥房總經理施舜楊:(進價)不超過零售價的,我們一般按照原價賣的多。(如果)零售價都進不來,那只能往上調一點。
同時,記者從永康市中醫院了解到,其藥材的總體漲價幅度至少在30%以上,這也意味著,不管秋季進補還是看病,永康市民已經開始為藥材漲價埋單。
中藥材普遍漲價不僅讓百姓買不起藥,更讓一些長期脫不了藥的老藥罐不堪重負。在杭州蕭山區,市民葛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因為腸道不好,需要經常喝中藥調理身體,最近他發現中藥價格上漲了,而且上漲很快。
市民葛先生:(原來)150元錢,第二回(漲價到)240多元,現在300多元錢。
這位市民說,偶爾配幾次中藥,還可以承受,但長期服用,這樣的漲勢真的有點吃不消。記者在走訪了多家中藥房后,發現中藥從今年年初開始就不斷調價,最近更是漲幅較大。平時常用的金銀花、黃芪等藥材甚至價格翻番。
藥房中醫師車建忠:黃芪價格1月份是4.1角錢,現在是8.3角錢,漲了一倍,還是比較少的。
漲價的不僅是個別品種,如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三七,從年初每10克4角漲到如今的八角;能驅風濕的全蝎,從每10克27元漲到48元。據了解,今年以來,有近百個品種的中藥材價格有不同幅度的上漲。藥材漲價后,部分中成藥的價格也隨之上漲,這可愁殺了長期脫不了藥的老藥罐老章。
老藥罐老章:有什么辦法呀,吃不起么少吃些或者不吃算了,希望別生毛病。
這么翻著番地漲,難怪老百姓只能寄希望于自己“別生病”了!到底是誰在駕駛這趟中藥價格的過山車?為什么沒有相關部門上前踩一腳剎車?
據了解,永康各醫院、藥房的中藥材,都采購自外地一些知名且有資質的公司。而永康市相關部門表示,中藥材的銷售市場完全放開,政府并不參與調控。
施舜楊認為,中藥材市場缺乏監管等主客觀因素,導致了零售商、特別是消費者的被動局面。
藥房總經理施舜楊:資本、人工(成本)都漲,客觀因素炒作也是一個問題,有些小品種,資本進去,炒起來,到我們這個環節水漲船高了。
為什么中草藥價格普遍上漲?中醫師分析說,因為今年云南、四川等藥材產地受水災等自然災害影響,中藥原材料產量下降,導致中草藥價高難收。還有可能受種植、人工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制約。
記者了解到,已有市民開始多買一些藥放家里備用。不過醫生提醒市民,不要因為中藥漲價而大量囤積藥品,中藥也有有效期,時間久了,藥效也沒有了。
永康市食品藥監局稽查科科長程志勇:中藥材的價格都是自主定價的。以前在九幾年時(永康)醫藥公司還存在的時候,醫藥公司跟物價局之間還像聯絡員一樣,還要報(價格)上去備案的。現在藥材市場,比如近一點的磐安的新渥(藥材)市場,就是當農產品(賣),有的搞成農產品,有的搞成食品(在賣),在市場上就是農產品一樣的商品。
現在藥監局不管價格,只管中藥材的質量。物價局只監管部分西藥的價格,中藥價格并不監管。所以目前中藥材完全市場化,處于監管的空白狀態。到底該由誰來為瘋漲的中藥材價格買單?該由誰來填補監管的空白?中國廣播網和中國之聲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