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刮痧、足浴等將有標準可依
對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改司對本報記者表示,正在聯合國內中醫藥學界頂級專家制訂《國家中醫保健技術標準》,準備年底推出,該標準包括拔罐,刮痧,氣色形態手診,手、足、頭、耳、脊背保健按摩,足浴,藥浴等在內的10項中醫保健服務。今后,從事相關中醫保健服務的機構,必須符合首批《中醫保健技術標準》,未達標者將不準予開業。
該人士還提醒說,近年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開展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在17個省(區、市)確定了46個試點單位,在中醫保健服務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實踐,如提供冬病夏治、膏方等服務,正日益成為中醫醫院服務熱點,已經獲得市場一定程度的認可。
衛生部表示,這些地方將成為提供保健服務的官方站點。
在中醫藥管理局的規劃中,除了中醫醫院,社區服務中心也將逐漸成為中醫保健服務的主陣地。不少地區中醫藥養生保健服務已經成為社區衛生服務的特色所在,成為社區居民選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重要原因。
參與《國家中醫保健技術標準》起草制訂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牽頭制定的中醫藥保健技術標準經國家衛生部批準后,有望年內推出。該標準的制訂出臺,將對國內混亂的中醫養生市場進行初步整肅。街頭巷尾的養生保健以后將不能隨便“傍中醫”。大量以中醫養生為名卻僅粗通醫理的人稍經培訓竟名正言順地成為中醫保健執業人員,以低成本、粗技術、巧說辭,蠱惑人心,賺取高額利潤,敗壞了中醫保健的名譽與形象,也令中醫傳統養生產業的商業模式、誠信體系受到了扭曲和破壞。張伯禮對此深為憂慮,他說,“張悟本”迅速走紅和敗落,是一個警示。而他亦表示,希望能在《國家中醫保健技術標準》中能體現對中醫保健咨詢類業務的規范。張伯禮還呼吁《中醫藥保健服務業管理辦法》加快醞釀出臺,認為可能對行業的規范發展提供一些非常有力的依據,也會幫助消費者分辨和選擇這些場所,同時也讓國家相關部門的監督有法可依。
張伯禮亦對記者表示憂慮,中醫保健服務這個行業目前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多頭交叉管理。這樣的管理格局是否有利于這一行業健康發展,張伯禮說,希望這些管理部門能夠統籌協調,讓市場有序規范的同時,也能持續發展。
張伯禮說,張悟本的“悟本堂”,可以說是健康管理機構,號稱是中醫保健,但只要談到中醫,它是一個非常科學、嚴密的醫療學術范疇,可是“悟本堂”又不具備醫療的資質,在一種邊緣狀態。希望國家能加大教育宣傳的力度,厘清中醫治療和中醫保健兩種產業的分界,也對中醫保健服務行業加大規范監管的力度,讓張悟本稱為最后一個逃進“中醫保健”保護傘里的欺世盜名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