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6次層層轉賣,上海14個小區3000余名業主的個人信息,赫然在百度文庫的網站上“被公示”。日前,上海警方破獲了一起在網絡上非法買賣、泄露個人信息的案件。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對這起案件進行調查發現,個人信息泄露的背后,依舊有非法網絡公關的影子,更有一條商業公司不良員工、非法網絡公關人員組成的“信息販子”和“流量至上”的無德網站環環相扣的利益鏈條。
專家和網友建議,要斬斷這條鏈條,必須健全相關法律法規,主管部門加強監管,讓違規網站“玩不起”;與此同時,還需個人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有效維護個人信息安全。
層層轉手 3000多份私密信息成牟利“商品”
今年3月,家住上海浦東新區菊園小區的王女士發現陌生人打來的推銷電話特別頻繁。更令她感到意外的是,來電者對其家人的姓名、年齡、職業等信息都了如指掌。在朋友的提醒下,王女士在互聯網上進行了信息搜索,驚訝地發現:包括自己在內的上海14個居民小區3000余名業主的個人信息都被掛在了百度文庫中。
上海市公安局在接報后迅速成立專案組,對案件展開全面調查。經初步調查,警方發現案件中有關業主信息是由一個名為“zz6394141”的網民于2011年3月上傳的,其中涉及匯賢居、匯金公寓、黃金豪園、菊園等14個小區。
誰是“zz6394141”?警方很快鎖定了他的真實身份。陳某,男,22歲,上海某商業廣場銷售部員工。到案后,陳某交代,之所以上傳這些信息是為了與自己職業圈內的朋友進行交流,并提高自己在網站內的用戶級別。
據偵查,陳某上傳的大部分信息是以200元的價格從一個網名為“歐陽建鋒”的男子楊某手中買來的。而這位“歐陽建鋒”又是以1200元的價格從網民“上海快貨”處購得這些信息。根據線索,警方抓獲了“上海快貨”趙某,并在他的電腦中發現了大量公民信息。經偵查,這些信息中的大部分數據來自辛某及其“上家”劉某。
劉某竟然還不是最終源頭!到案后的劉某交代,其所持有業主信息系以6000元的價格從浦東新區某樓盤銷售中心處購得。經偵查,該售樓中心銷售員張某(女)有重大作案嫌疑,后于4月20日凌晨被抓獲。自此,警方最終查明了泄露業主信息資料的源頭。
張某交代,劉某曾主動詢問其能否買到樓盤業主資料。張某認為有利可圖,便利用職務之便取得了部分業主資料,并委托其朋友出面與劉某進行交易,以逃避偵查。交易后,張某非法牟利人民幣6000元。
目前,張某、劉某、辛某、趙某、楊某、陳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此案正在進一步偵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