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營養學會日前發布消息稱,今后10-20年是改善我國國民營養健康狀況的關鍵戰略時期。雖然近10年來我國居民的膳食質量明顯改善,但是膳食結構還存在很大的優化空間。其中,乳制品攝入不足是一個凸顯的問題。中國營養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醫師協會養生專業委員會委員常翠青博士,在日前中國營養學會舉辦的一個乳品營養論壇上指出:“我國目前乳制品結構和消費品種比較單一,要注重乳制品消費的合理性和多樣性。”
據悉,近10年來中國是全球乳業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然而,我國乳制品的人均消費量仍遠落后于國際平均水平,許多人還沒有喝牛奶、食用乳制品的習慣。但令人鼓舞的是,中國政府已經充分意識到乳業發展對于民族健康的戰略性作用。中國營養學會已經在新近頒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明確建議“應大大提高奶類的攝入量”,“每人每天飲奶300克或相當量的奶制品”。
“國目前乳制品結構和消費品種還比較單一,主要集中于奶粉消費;液態奶的消費較局限于大中城市。針對我國乳品消費現狀,不僅要增加每日乳制品的消費,更要注重乳制品消費的合理性和多樣性。”常博士強調說,“乳制品攝入并不是多多益善。無論是牛奶,還是酸奶、乳清蛋白等其它乳制品,應該是作為我們平衡膳食的一部分。”
常博士還介紹:“很多國家向來重視和關注乳制品的消費。在發達國家,乳制品已經像糧食、蔬菜一樣成為一日三餐所不能缺少的食品。如美國,從2003年開始,一項‘3-A-Day’活動,即每日食用三份乳制品(包括牛奶、酸奶和奶酪)的活動開始推行,目的是以最簡單的方式提醒消費者通過攝入乳制品提高膳食的整體營養價值,滿足保持健康體質和強健骨骼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