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已實施兩天,福州各商場超市的塑料購物袋用量明顯減少,但新的問題也開始涌現——由于未列入有償使用范圍,超市手撕袋用量劇增,可能會引發新的白色污染。(《海峽都市報》6月3日)
沒想到的是,限塑令才實施兩天新問題已涌現,出現免費塑料袋用量減少、手撕袋用量劇增的局面。一增一減之間,讓限塑令的效果打了大大的折扣。
根據商務部公布的《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管理辦法》規定:自今年6月1日起,國內所有的商場、超市及集貿市場將停止對消費者提供免費塑料購物袋,但商品銷售場所基于衛生及食品安全目的,用于盛裝散裝生鮮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塑料預包裝袋除外。
顯然,這里存在著極大漏洞。只要常去超市購物的人都知道,超市里用于包裝生鮮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塑料袋(也叫手撕袋、連卷袋、平口袋)規格、大小各不同,在功能上完全可以替代傳統的“背心式”塑料袋使用,不把手撕袋也列入禁止范圍等于是給免費使用塑料袋留下“活口”。
更重要的是,一些不良商家和廠家為迎合需要, 鉆政策空子,悄然加大了對手撕袋的采購和生產。原本在熟食和生鮮區才使用的食品手撕袋,在一些超市開始大量出現在各大收銀臺,最大的手撕袋甚至比背心塑料袋還要大,對于非食品,收銀員也用這種手撕袋包裝。一些塑料袋生產企業也開始紛紛轉型,放棄要收費的新型塑料袋生產,轉而重新投入設備生產手撕袋。
如果沒有其他配套性的硬性措施,限塑令原來的意義足以被這種免費的手撕袋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