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11日電 今天上午,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在北京梅地亞中心詮釋了仿瓷餐具的相關概念和制作工藝,以及仿瓷餐具行業的真實現狀,借此引導消費者正確認識和使用仿瓷餐具。
自2008年11月以來,有關部門稱仿瓷餐“含有90%以上的三聚氰胺、甲醛等有毒有害物質、部分企業使用了違規的脲醛樹脂生產餐具”等消息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大的反響,部分超市下架了仿瓷餐具,不少消費者對仿瓷餐具的安全性表示懷疑,大部分企業的生產受到較大影響。
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指出,密胺制品行業基本面是好的,絕大多數企業注重產品質量,并加大了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目前全球80%以上的密胺產品由中國供應。密胺餐具在我國已經走過40多個春秋,還未發現過損害消費者健康的報道,國外也未有密胺餐具損害人身安全的報道。
密胺樹脂于1938年由瑞士科學家發明,1939年由美國氰胺公司購買專利并投入生產形成產業,我國從六十年代引入該技術用于餐具制造。 業內通常將由密胺樹脂及脲醛樹脂加表面密胺粉為原料制成的餐具統稱為仿瓷餐具。密胺樹脂系由三聚氰胺與甲醛在一定條件下進行化學反應而形成高分子聚合物;密胺樹脂加工成型后具有穩定的化學結構的高聚物,長期使用的結果證明未檢出三聚氰胺析出物。
歐盟標準和美國FDA將上述兩種制品列入同類產品進行監控,適用于相同的食品衛生安全標準,日本明確將密胺樹脂、脲醛樹脂、酚醛樹脂制成的食品容器適用同一衛生標準。多年來,我國出口的仿瓷餐具有國際權威檢測機構如SGS,以及依進口國食品衛生安全標準、FDA標準、歐盟標準檢測完全符合國際標準。
對于使用密胺樹脂制作餐具,各位企業家及化學專家對此發表了各自的看法。比較統一的認識是,只要工藝合格,產品本身不存在任何安全隱患,消費者可以按說明放心使用。專家建議衛生部對此單獨訂立衛生標準和理化標準,并對符合標準的企業頒發QS認證,而對于用純脲醛樹脂制作餐具則要堅決予以禁止。
業內人士認為,普通百姓對于密胺制品相對陌生,如何引導消費者正確使用將是保證密胺制品安全性能的重要一環。因此,統一和規范產品標識將是目前行業主管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