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以來,長沙市有媒體陸續曝光市場上出現“問題雞蛋”,這種雞蛋煮熟后蛋黃有彈性,甚至可當球來拋。長沙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近日發布消息稱,目前市面上所產雞蛋完全安全,消費者投訴反映的涉嫌“問題雞蛋”經抽查檢驗全部合格。(4月16日新華網)
湖南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院長夏延斌教授,一直在做雞蛋方面的研究和實驗,對于這次的問題雞蛋,他表示:“這誰看來都覺得不正常。但讓我們吃驚的是,檢測出來的各項指標是正常的。”對于這種“詭異”現象,他也覺得有些難以理解,“人造蛋如果能做到上述指標合格,成本有點高了。”(4月14日《今日早報》)
而湖南經視曾做過一次專題,記者不僅采訪了中南大學和湖南農大的教授,而且到登出廣告進行人造雞蛋培訓的城市進行了實地采訪,并請市質監和工商部門對市民發現的疑似人造雞蛋進行了化驗。最后證實所謂的人造雞蛋根本不存在,各地的人造雞蛋培訓部都只是騙取培訓費。
另外,湖南會同縣食品藥品監管局的一名主任科員朱寶利(網名竺琳),曾在天涯、紅網等論壇上實名發帖,并上過湖南經視,稱自己進行了近三年的詳細調查和各種實驗,結論為所謂的“人造雞蛋”僅僅是民眾的一種誤會,人造雞蛋其實就是蛋品業內被稱為“橡皮蛋”的劣質蛋,產生原因是雞飼料中棉籽餅比例過高。棉籽中含有一種叫棉籽酚的化學成分,它能影響蛋清中的蛋白質和蛋黃中的蛋白質及生物活性物質變性,從而在雞蛋煮熟后變硬并有彈性。雞飼料中是允許加棉籽餅的,但要控制比例。而在多大比例上棉籽酚可能對人體有害,則尚不清楚。
我不知道朱寶利所言是否正確,而湖南經視的相關報道也有人質疑。但相關部門應該拿出調查結論,來為民眾解答這些問題,而非簡單地說,“消費者反映的涉嫌‘問題雞蛋’有可能是雞蛋低溫儲藏和運輸不當出現的極個別現象,長沙市場上的雞蛋絕大部分質量是可靠的。”
否則,誰會相信呢?
□樂毅(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