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佛塑股份承認其子公司違規,將全力追回問題產品予以銷毀
前晚,央視財經頻道《消費主張》欄目報道曝光佛山、深圳、珠海部分餐具生產企業使用來自佛山的廢舊原料聚苯乙烯生產一次性餐具。佛塑昨晚發布公告,承認其持股70%的佛山鴻華聚酯切片有限公司(簡稱“鴻華公司”)的餐具車間涉嫌違規添加再生料生產中低檔一次性發泡餐具產品,該車間相關設備和產品已于曝光后被佛山市質監局查封。
佛塑:相關設備和產品已查封
根據央視節目,上市公司佛塑股份旗下子公司違規使用洋垃圾制作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該企業從佛山順德威控(塑膠)有限公司購入用進口洋垃圾制成的廢料顆粒,制成發泡餐盒進行內銷,產量每個月高達1000噸,大約2億個餐盒。據專家介紹,這樣的一次性發泡餐盒,裝入滾燙的炒粉放置一晚后,會出現泡沫塑料絲,消費者無形中可能就吃進去了,而人體是不會分解這些東西的。
佛塑雖然承認存在違規行為,但卻對報道所指的產量提出質疑。佛塑稱,今年1-6月鴻華公司生產的發泡制品(包括一次性餐具和包裝用片材)總產量為2539噸,其中涉嫌違規產品為1667噸。
事件發生后,佛塑表示已經采取措施,使鴻華公司立即終止全部一次性發泡餐具的生產經營,并將全力追回已發出的問題產品予以銷毀。而佛塑亦對公司及控股子公司進行了全面排查,并未發現其他違法違規行為。
調查:加工企業不問產品流向
央視對佛塑用洋垃圾做餐盒事曝光后,南方都市報昨天對其報道中涉及的佛塑上游產業順德區杏壇鎮塑料貿易及加工廠商進行了調查。
杏壇塑料商會秘書長何杞源告訴記者,杏壇目前有300多家塑料貿易企業,他們從國內外市場采購各種廢塑料,轉手出售給本地的塑料加工企業。對于進口廢塑料的數量,他表示商會并沒統計過,因為大多數這種企業都是小規模的家庭作坊式,租或建個倉庫就開始經營。
順德區固體廢物管理中心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在杏壇現存千家塑料企業中,僅2家具有進口固體廢物的資質,而且這兩家每次進口廢塑料,按規定都要事前先向固廢中心申報,到貨后還要盡快讓固廢中心去倉庫檢查。但最近一段時間,固廢中心沒有接到任何申報,也沒有接到企業的到貨通知安排檢查。
央視報道指這些企業明知再生料不可用于餐具,卻對買者大開方便之門。昨天記者在杏壇呂地村采訪的多家企業都表示,他們只管賣出產品,但是客戶是要用來做什么,卻不是加工企業能夠制約的。
現場:黑水橫流味道刺鼻
昨天下午,記者到杏壇呂地的工業區走訪。還沒走進這個“世界目前最大的進口廢塑料集散地”,就已經聞到空氣里充斥著的像燃燒塑料發出的刺鼻氣味,當天剛下過一場雨,街道上積滿黑色的污水,沒走幾步白色的運動鞋就被弄臟。
實際上,塑料企業造成的污染已經讓杏壇鎮政府和當地居民難以忍受,從去年開始政府已針對塑料企業進行多次大規模整治。關于整頓的效果,杏壇塑料商會秘書長何杞源介紹說,現在加工企業已從1500多家減少到700多家。
南都記者 謝睿 郁石 歐陽少偉 程俊 實習生 彭程
相關新聞
廣東質監部門查獲問題餐盒1334萬個
南都訊 記者 鄧淋彥 通訊員彭叢林 前晚,央視播出曝光節目后,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出動執法人員,對曝光的寶安福永街道的燦輝塑膠制品廠突擊檢查,發現該企業沒有取得餐具生產許可證。
檢查人員在現場查扣一次性塑膠餐盒成品近40萬個、生產加工用“聚苯乙烯”塑膠顆粒原料1000公斤、滑石粉250公斤以及熒光增白粉2公斤。對于塑膠制品廠中的加工機械、廠房,執法人員當場依法進行了查封。
另據了解,8月10-11日,廣東質監部門連夜組織對被央視經濟頻道曝光的深圳燦輝、佛山鴻基(鴻華)、東莞茂盈、珠海新富華等企業開展執法檢查,查獲利用廢舊塑料生產一次性塑料餐具飯盒1334萬個及原料一大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