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油市場差價高達10倍
■新快報記者 邱春燕
一粒粒金黃透亮的魚油膠囊,常被當做送禮或孝敬父母的高檔補品。不過,記者近日走訪廣州魚油市場卻發現,這類補品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高檔”,有些甚至一瓶(以百粒計)只賣20元~30元。當然,也有一些標稱“深海魚油”的價格較貴,同等量的一瓶賣300元。
有業內專家表示,這種極低或極高的價格在魚油市場來說都不太正常,因低價的產品質量難以保障,高價的所謂深海魚油則可能是概念炒作,并不代表產品品質就更高。“一般來說,1瓶100粒裝的國產魚油軟膠囊零售價格在50元左右比較符合成本構成的商業規律。”
部分劣質魚油隱藏安全風險
上周,記者走訪了廣州各大超市、藥店及批發市場,發現魚油的形態和包裝各異,其中最常見的是魚油膠囊,不過也有進口和國產之分,且數量都不少。中國保健協會市場專家王大宏告訴記者,無論是國產魚油還是進口魚油,其實都是來源于魚類的脂肪,因為魚油中含有一類稱為歐米伽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活性物質,即EPA和DHA,因此具有軟化血管和促進腦細胞生長的保健功能。也就是說,魚油的質量好壞的標志是EPA和DHA含量的高低。一般而言,冷水海域魚類脂肪比例高,EPA和DHA含量也比較高,比如三文魚、鱈魚等,而日常食用較多的淡水魚脂肪中則基本不含EPA和DHA。
魚油的生產工序與豆油等植物油精煉的工序類似,精制魚油是專業的魚油加工廠對購進的粗制魚油進行再加工,包括脫固、脫酸等十幾道工序,達到魚油晶瑩透亮的外觀,同時各項微生物、重金屬和農殘達到衛生標準,稱為天然精制魚油,比如精制三文魚油的EPA和DHA總含量為30%,可以直接用于生產魚油軟膠囊。如果用的是其他魚種和雜魚,其EPA和DHA含量還不夠高,魚油加工廠往往會通過分子蒸餾或酯交換等油脂化學工藝,再將其中的EPA和DHA含量濃縮,達到食品、保健品及藥品所需要的標準。
記者上周走訪市場時發現,多數魚油膠囊都標示著天然魚油,而這些魚油膠囊有的是進口,有的則是國產,價格相差也較大。王大宏向記者表示:以三文魚油為代表的純天然魚油因為來源少,因此價格較高;而通過化學工藝濃縮的魚油成本相對低一些。如果不法商販使用價格低廉的粗制魚油、回收魚油,甚至非魚油制成“魚油”軟膠囊,因為衛生指標不合格,或者含有尿素、醛類等殘留物,必然造成食品安全的隱患,需要引起監管部門高度關注。
深海魚油靠概念炒作賣高價
記者在采訪時注意到,在各種魚油膠囊產品中,那些標稱“深海魚油”的魚油膠囊價格最高。王大宏表示,所謂的深海魚油是一個商業概念,如果用“冷海魚油“可能比較妥當。其實概念并不重要,關鍵的是看是否富含EPA和DHA、是否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和具有保健功能。
另據媒體報道,在美國特別是常被稱作深海魚油產區的阿拉斯加,當地的魚油市場也并沒有“深海魚油”這一概念,且知名品牌的品名一般都標明是何種魚油,如三文魚魚油等。
觀點碰撞
中山大學營養學教授蔣卓勤
吃魚油不如吃海產品
在了解到魚油市場存在的這些假冒、炒價等問題后,還要不要買魚油補身體又是一個新的問題。蔣教授認為,魚油只能提供單一的脂肪酸,雖然常吃魚油可以補充DHA和EPA,但如果其他營養元素不夠,DHA和EPA也容易轉換成能量被快速消耗掉。這樣一來,單吃魚油對人體健康的幫助也并不大。
蔣教授還表示,現在市面上銷售的魚油多是膠囊形態,膠囊這種東西本身就是人工合成的,并不安全。與其吃有人工合成元素的食品,還不如吃海產品,這樣不但相對安全些,補充的營養也會更加全面。其表示,建議成年人每天進食50克到100克的魚蝦等海產品。
中國保健協會市場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王大宏
中老年人應每天吃魚油
和蔣教授的觀點相反,王大宏則認為不但應當吃魚油,而且還應該天天吃,特別是6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應該將吃魚油變成一種習慣性、必需性的消費。“魚油中的歐米伽3多不飽和脂肪酸并不是所有海產品都大量含有的,而且海產品的蛋白質含量高,我國有不少尿酸高、易過敏等的人群不宜多食。”
王大宏還表示,實際上魚油產品并不算貴,相較于吃海鮮等來說,吃魚油還是比較方便和實用的。“我國政府已經允許魚油產品注冊為輔助降血脂、輔助改善記憶和緩解視疲勞的保健食品,所以只要買到的是質量可靠的魚油,就應該堅持天天吃。”
王大宏稱,只要到大賣場選購知名的品牌,并且留意是否帶有“藍帽子”(保健食品標識),就基本上可以保證是可靠的魚油了。他還特別強調稱,選購魚油時最好選用不透明的瓶子盛裝的魚油,因為這樣可以避免紫外線照射破壞魚油質量,有利于魚油長期保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