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據外電報道,前通用汽車員工涉嫌竊取公司混合動力汽車技術并尋求出售給一家中國汽車企業,這家汽車企業為中國自主品牌汽車領頭羊奇瑞汽車,但雙方交易并未成功。
7月26日,奇瑞汽車新聞發言人金弋波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否認奇瑞汽車與該事件有關,稱“奇瑞汽車與涉案前通用汽車員工沒有過任何接觸。”
在汽車專家賈新光看來,這起“泄密”事件發生在4年前,現在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并不一定是針對奇瑞汽車,而是通用在“敲山震虎”。
陷技術泄密漩渦
據外電報道,7月22日,華人夫婦秦榆(音譯)、杜姍姍(音譯)由于涉嫌竊取通用汽車技術并企圖向中國公司售賣,遭到通用汽車起訴。美國密歇根州特洛伊市聯邦地區法院以未經授權取得商業秘密、電傳欺詐和阻撓司法等七項罪名指控了秦榆和杜姍姍夫婦。
美國司法部發出的通報顯示,2003年12月~2006年5月期間,兩人明知有關通用混合動力車技術在被竊取和未得到授權下獲得商業機密。其中杜是通用前工程師,將機密文件交給了丈夫和兩人經營的一家關聯公司“MIT”。在2005年被中止合約的前5天,杜用外部硬盤復印了數以千計的通用汽車文件交給“MIT”利用,之后幾個月秦把混合動力技術提供給了奇瑞汽車。
通報稱,通用花了十多年時間研究混合動力技術,投入花費巨大。通用汽車初步估計泄密文件價值達到4000萬美元。
而美國檢察官辦公室卻稱,2005年1月,杜姍姍將通用汽車數千頁文件復制到硬盤,并交給她的丈夫秦榆。幾個月之后,秦裕通過一家創業基金欲向中國公司出售。根據起訴書,秦裕和杜姍姍曾在一些郵件中向奇瑞提出成立新能源的合資公司,但這些技術最終并沒有交到奇瑞手中。
記者試圖通過通用中國了解更多細節,但通用中國相關人士表示,他們也是看外電才獲悉該事件,并沒有更多的信息。
奇瑞汽車新聞發言人金弋波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奇瑞汽車與涉案前通用汽車員工沒有過任何接觸。”
舊事重提別有用心?
實際上,奇瑞在2003年就與通用汽車在QQ和Spark車型上有過知識產權方面的爭論。值得注意的是,一起發生在4年前的泄密事件今天再次被放到臺面,這背后的操作令人懷疑。
一位奇瑞汽車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泄密門’事件很奇怪,4年前的事現在又重提,還把對象指向奇瑞汽車,這種操作用心良苦。從外電報道看,他們并沒有確切的證據說奇瑞與該事件有聯系,但還是提到了奇瑞,事件對奇瑞汽車是負面的。”
汽車專家賈新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認為,通過外電并不能看到奇瑞汽車與該事件有直接的聯系,這個事情說不清楚,好多國外的公司都向中國企業兜售技術,很少國內企業會問這些技術來源的背影。
對于“泄密門”事件操作的真實意圖,賈新光認為有敲山震虎的多重效應。“通用汽車雪佛蘭新Spark將在今年上市,渲染這個新聞可以打壓奇瑞QQ的市場份額。另有一位業內人士也向記者分析,奇瑞現在在國外有多個生產基地,市場銷量增長很快,這對通用形成了威脅。炒作這個新聞,可以對奇瑞形成心理打擊。
對于中國企業頻陷技術泄密漩渦,賈新光認為,這與中國汽車企業發展策略有關。“汽車生產平臺設計需要8~10年的研發周期,據我了解,現在中國沒有一家汽車企業在進行汽車平臺研發,這些技術只有購買。中國汽車目前正在高速發展,中外汽車企業陷入“技術門”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汽車發展的“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