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財政部一日連發兩項補貼新政策,成為近期各界議論焦點。《新能源汽車補貼》此前受到持續報道且適用范圍有限,出臺后遇冷,反而是此前未被關注的《節能汽車推廣實施細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新政扶植不同方向
新能源汽車實施補貼的細則明確了上海、深圳、杭州、長春和合肥成為首批五個試點城市。補貼標準根據動力電池組能量確定,對滿足支持條件的新能源汽車,按3000元/千瓦時給予補貼,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5萬元,純電動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6萬元。
此次選擇的5個城市啟動試點工作,體現了對不同企業集團和發展方向的重視。上海和長春是上汽和一汽的總部所在,科研力量較強;而合肥是奇瑞和江淮的所在地,代表了民企的發展;眾泰2008EV率先在杭州批量試運行,“以租代售”的推廣模式探索新能源汽車進入私人消費;比亞迪作為國內最早將電動轎車推向個人消費者的廠家,已經在深圳當地構建了在電動車領域的比較優勢,同時深圳也已出臺多項扶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
據了解,試點城市正在醞釀加大補貼力度。在深圳,購買指定車型并上深圳牌照的用戶,可額外增加2萬元補貼額度。另外,上海對電動汽車免收牌照費的細則也在醞釀。
●混合動力發展空間小
《新能源汽車補貼》體現了對電動汽車的偏愛。作為世界上銷量最大的最成熟新能源車型,混合動力在此僅獲得了3000元的補貼,力度小將使混合動力車型基本失去發展機會。
另外,新政策中以電池容量為確定補貼的唯一指標,鉛酸電池完全被否定。目前的部分新能源車都設置鉛酸電池和鋰電池兩種,雖然鉛酸電池因為存在污染和安全等問題而被限制發展,但短期內仍會促進新能源汽車的普及。
●節能車補貼更實惠
與新能源政策補貼同時出臺的《“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節能汽車(1.6升及以下乘用車)推廣實施細則》被業內普遍看好,1.6升及以下排量車型再迎利好政策,或將扭轉小排量汽車銷售下滑的趨勢。不過,《節能汽車推廣實施細則》復雜的產業背景,令很普通消費者一頭霧水。
根據規定,《節能汽車補貼細則》對象鎖定發動機排量在1 .6升及以下汽油、柴油乘用車(含混合動力和雙燃料汽車),中央財政對消費者購買節能汽車按每輛3000元標準給予一次性定額補貼,由生產企業在銷售時直接兌付給消費者。
在《節能汽車補貼細則》中,工信部油耗公示數據發揮了節能減排消費的導向作用!豆澞芷囇a貼細則》通過兩個指標來認定一輛車是不是節能汽車:整車整備質量及百公里綜合油耗。在綜合燃料消耗量限值規定中,整車整備質量從750公斤以下到2510公斤以上,共分為16檔,每檔間隔110公斤到230公斤不等,整車整備質量越高,百公里綜合油耗標準也放得越寬。節能汽車可根據自身的整備質量對應的限值進行測算,低于限值即可滿足補貼條件。
●車型面臨重量抉擇
飛度1.3L車型的整備質量從1050公斤到1110公斤不等,同標準下兩檔限值也相差0.4L/100km左右,這就會出現自重高的車型達到“節能汽車”標準,而自重較輕的車型不能達標的情況。針對這一情況,有企業表示將會根據政策進行相應調整,畢竟3000元的補貼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