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1月1日起,在中國銷售生產的乘用車與輕卡,都必需經過統一的汽車燃料消耗量測試,同時在車“屁股”等車身位置清楚標明實際能耗,以供消費者參考。這是上周工業和信息化部(以下簡稱“工信部”)發布《輕型汽車燃料消耗量標示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意見稿透露出的消息。目前《規定》意見稿正在公開征集社會各界的意見,如果《規定》得以實施,將進一步促進汽車工業節能減排工作,某些汽車廠家一直以來在油耗問題上的“舞弊”行為也將得到遏制,讓消費者更加明明白白消費。
多數廠家新車油耗存在“舞弊”
據記者了解,從目前的市場現狀來看,由于沒有統一的油耗檢測標準和專門的監督機構,大多數汽車廠家在公布自己生產銷售的新車油耗水平時,“舞弊 ”現象非常嚴重,“水分”也較多,公布出來的基本上都是對自己十分有利的理論油耗或等值油耗。但是這些油耗數據模糊,意義含混,普通消費者難以判別其真正的節能性和油耗。
因此,大多數消費者對廠家公布的油耗產生了不信任,甚至在買車時基本不關心油耗這個問題。一般都是買了車在實際用車過程中,才能得出比較客觀的油耗數據。某合資品牌的車主張先生告訴記者,他前段時間購買的該品牌新車,廠家公布的油耗每百公里10升,而實際使用中基本在13升以上,廠家這樣的宣傳明顯是在誤導和欺騙消費者。
其實,在這之前,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曾制定《汽車燃料消耗量標識》,建議各廠家主動標明油耗水平,但由于缺乏強制力,汽車廠家并沒有執行。
明年買車車“屁股”上看真實油耗
在此次意見稿中,工信部明確要求,已獲得汽車產品生產許可、列入《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或已獲得汽車產品進口許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汽車生產企業和進口汽車經銷商,應按照相關要求,對其進口或新生產并在中國境內銷售的、能夠燃用汽油或柴油燃料的、最大設計總質量不超過3.5噸的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輛的燃料消耗量,在車尾等車身顯著位置進行標示。此項政策將在2010年1月1日強制執行,此舉意味著明年開始,消費者買車只需要看車“屁股” 就能識別油耗。
那么,廠家生產銷售的新車能耗數據從哪里來呢?據了解,按照規定,新車上市前必須在工信部指定檢測機構進行燃料消耗量檢測,其中進口汽車也可在質檢部門指定檢測機構進行燃料消耗量檢測,以獲得燃料消耗量數據,并上報工信部備案。
對發現或有舉報并經指定機構確認查實未按規定報送《汽車燃料消耗量標識》備案,或未按規定進行標示、標示內容與公布數據不符的,將視情節嚴重,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理。
記者手記
對于車主來說,車輛的油耗肯定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特別是油價不斷上漲的今天。但是,在新車油耗問題上,之前一直缺乏可信任的數據,廠家公布的理論油耗、等速油耗讓大多數車主感到茫然,而工信部這次牽頭制定游戲規則,讓汽車廠家今后在油耗問題上,必須老老實實告知車主,對廣大車主來說這絕對是大好事兒。但是,《規定》要最終得以實施,并讓整個檢測系統和標準透明而公正,杜絕“舞弊”現象,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相關部門的緊密配合,千萬不要讓車主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