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之弊與流通鏈條
龐口汽車農機配件城管委會副主任李玉峰向《中國企業報》記者介紹,配件城占地面積4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1萬平方米,近萬家生產、銷售企業在此進行經營活動,是全國最大的農機配件銷售市場。主營整機和汽車、農用車、拖拉機等多種配件,2萬多品種,輻射全國各地并出口海外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汽車農機配件城東行至京九鐵路只有10公里,西邊距京深高速[5.27 1.15% ]公路40公里,距京、津、石三大城市的距離也只有150公里。由于占有交通的便利,所以一到春耕和秋收兩季,市場非常活躍,按照李玉峰的說法,雖然對外宣稱有130億元成交額,但是真實的數據也在百億元左右。
龐口汽車農機配件城帶動龐口周邊加工專業村30多個,從業人員達2.8萬人,年產值高達幾億元。 張秋佰從事配件經營也有10多年的歷史,他的店鋪于1993年開業,除了每月交納幾十塊錢的衛生水電等費用,與管委會并沒有多大的關聯。配件城管委會的運行機制從開業之初就有了行政化痕跡。“我們類似物管,但是高陽縣政府的事業單位”,李玉峰也認為其管理上不夠科學,他介紹說,在寧波等地,類似貿易市場采用的是封閉式管理,我們采用的是松散式管理。
汽配城建立之后,高陽縣質量監督局就把龐口質監站辦公室設立到了管委會辦公樓,但是“工作人員很少來,在龐口辦公時間不多”。管委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5月4日,記者上午下午兩次前往采訪,其辦公室大門也一直關閉。
《中國企業報》記者調查得知,在農機配件城從事輪胎銷售的商戶共有20多家,大多都是主營某種代理產品,而且在店鋪上注明。但是也有的銷售商指向不明,如張秋佰的店鋪上就掛著一個“凱豐內胎,甲字外胎”字樣的牌子,組裝后的輪胎也無商標和品名。“他們自己聲稱,賣的就叫轱轆”,高陽縣工商局龐口分局局長梁秋水對記者介紹時,也表示不解。
在龐口,是否很多商戶都具有資格任意組裝輪胎?高陽縣質量監督局局長張建軍告訴記者,要組裝機械設備,必須要有一定的生產場地和雇傭工人,再申請報批才可加工。顯然,張秋佰只有一個門市,不具備資格。而這樣的加工出售,是不是已經違規,張建軍沒有回答,僅僅作了一個比喻,“這像穿衣服,隨意搭配”。
一個讓人驚訝的細節是,“張秋佰加工組裝的輪胎,在店鋪內根本就沒有存放”。梁秋水告訴記者,事故發生后,按照相關規定,代理商需要向廠家索要工商執照、產品合格證等手續后,再簽訂代理銷售合同。但是張秋佰無法提供三企業的委托銷售合同以及發貨清單等手續。
到底銷售的輪胎是不是以上企業生產的?一個多月來,以上三企業也沒有前往龐口驗證,發生爆炸的輪胎從什么地方流向龐口,當地主管部門也尚未深入調查。可以肯定的是,類似輪胎還在不斷流向市場。 輪胎爆炸事件發生后,張秋佰還在不斷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