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階段確保每個孩子不失學 本月起發放入學登記卡
今后,義務教育階段符合條件的流動人口子女將和本市戶籍學生一樣可以免試就近入學。前天,市教委召開來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登記卡發放工作部署會,在京辦有暫住證并能出示孩子戶口簿的家長都可前往街道領取入學登記卡,各區縣教委將為持有登記卡的外地生辦理登記入學,不得拒收或置之不理,“絕不能讓任何一個符合條件的孩子無學可上。”
領登記卡需一證一簿
有關負責人說,要求父母提供暫住證,主要考慮父母和孩子應有實際居住地;要求提供家庭戶口簿,首先是保證孩子本人擁有“合法”身份,其次是保證前來就學的孩子是與在京務工的父母居住在一起。
據了解,本月起,本市教育行政部門將向義務教育階段流動人口子女發放入學登記卡和政策宣傳卡,并深入自辦學校進行逐校逐人登記,為所有自辦學校隨遷子女建立臨時學籍,這在本市尚屬首次。
公辦校實行首接負責制
家長持登記卡將可前往區縣教委登記入學。本市公辦中小學校實行首接負責制,對持卡申請就讀的外地生積極予以接收。學校接收有困難的,要報區縣教委予以協調解決,不得拒收或置之不理。
據悉,本市將用3到5年的時間解決外來人口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的“同城待遇”。各個區縣可根據自身情況統籌安排,分步實施。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后本市義務教育階段流動人口子女上學將建立“隨到隨解決”的長效機制。
各區縣分步實施
記者了解到,包括海淀、朝陽、石景山等流動人口子女所占比例較大的區縣今年將進一步采取措施解決外地生就學問題。海淀區今年起將逐步對來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實行電腦派位等多種入學方式。朝陽區也將采取公辦校擴容、民辦校增招、新審批符合條件的自辦校等辦法解決比例接近全區一半的外地生入學。石景山區多數外地生在小升初時將可和本市戶籍學生一起享受對口入學的方式,部分還可就讀該區民辦校和獲得批準的自辦校。
■相關新聞
班干部減分 特長生漲分
海淀小升初推優辦法出爐 外地生可參加推優
備受關注的海淀區小升初推優辦法出爐。記者昨天從海淀區教育部門和部分中小學校獲悉,在今年推優計分項目中,去年的48個計分項目調整為45項,班干部和三好生等項目的加分降低分值,五年級監測成績、特長生加分都提高分值。據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小升初,海淀計劃面向擁有該區學籍的來京務工人員子女實行“同城待遇”,預計5000余名外地生都有機會參加今年推優、特長、電腦派位和對口入學等方式。
今年,海淀區仍將按照小升初推優“打分排隊”的方式,推優比例確定為13%,但對具體項目分值進行了調整。據悉,綜合素質發展評價由60分提升到70分,其中五年級監測成績權重有所提高。科技、體育、藝術特長也由6分提升到8分。
同時,去年飽受爭議的“班干部”項目由4分下調為2分;市級三好生、市長獎等榮譽稱號加分減至20分。
有關負責人表示,海淀今年推優辦法更重視學生的素質發展評價,70分的內容包括五年級監測成績、各個學科能力考核、身體狀況、百首古詩等評價項目,主要是讓學生重視過程性的學習,而不僅僅是結果。另外,特長生加分提高也強調了“校校有特色、人人有特長”的均衡發展理念。
部分中小學負責人透露,今年海淀區將對該區非本市戶籍的流動人口子女實行“同城待遇”,預計首先從公辦校、民辦校以及獲得批準的自辦校的六年級畢業生開始。業內人士分析,雖然外地生從政策上獲得參加推優、特長等入學方式的機會,但從最終結果來看,這部分學生大多數最終將通過電腦派位或對口入學等方式上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