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信用卡失卡后被盜刷的事件近來不斷見諸報端,也讓消費者對使用信用卡平添了幾分擔憂。因此,發卡銀行是否為信用卡客戶提供周全的失卡安全保障計劃,已逐漸成為消費者選擇信用卡的重要考慮因素。
據記者了解,目前我國已有八家銀行推出了“失卡保障”服務(在閩的銀行有5家),并且對失卡保障額度、時間以及范疇都有了大幅改進。不過,各銀行的“失卡保障”服務,大多僅針對憑簽名進行消費的信用卡持卡人,憑密碼消費的持卡人不能享受該服務。
我省已有5家銀行提供失卡保障服務
所謂失卡保障,即信用卡遺失后,持卡人在第一時間向發卡行掛失,發卡行對持卡人賠償掛失前一定時間內因刷卡消費而造成的損失。
不過這些銀行的失卡保障,大多都針對的是沒有設置交易密碼的信用卡,被他人盜用且刷卡消費造成的損失,而憑密取現交易不在保障范圍內。
據記者了解,目前已有八家銀行為客戶提供失卡保障服務,分別是招行、交行、光大、華夏、廣發、東亞、平安和北京銀行,但這些銀行并非為所有客戶提供該服務,比如華夏銀行提供的保障服務僅限鈦金卡用戶,交行只針對定制“用卡無憂”服務的持卡人。
此外,目前國內僅平安銀行針對信用卡取現交易提供了失卡保障,如果持卡人遭遇歹徒劫持,在被歹徒脅迫、生命和健康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下,被迫向歹徒泄露平安信用卡的取現密碼,那么在客戶掛失前72小時內發生的,因上述情況造成信用卡通過自動柜員機(ATM)或銀行柜臺被歹徒取現產生的損失,客戶可向平安銀行申請保障。
保障時間從48小時延長到72小時
這幾家銀行推出的保障計劃,并非完全相同。記者發現僅“保障時間”一項,各家銀行提供的失卡保障時限就各不相同。
目前,招商銀行、交通銀行、廣發銀行和光大銀行提供的是掛失前48小時保障。比如一旦消費者的廣發銀行信用卡丟失或失竊后,在掛失前48小時內發生的被盜用損失可向銀行申請補償,保障范圍不包括提現、轉賬等須使用密碼的交易和網上交易。
而平安銀行、華夏銀行、東亞銀行等,提供的信用卡失卡保障時間更長,達掛失前72小時,這一保障時間目前是國內最長的。
保障額度升級到最高可達5萬元
保障時間只是失卡保障的一個范疇,而保障額度則直接關系到銀行可以在多大程度上為持卡人分攤風險。目前國內多數銀行提供的信用卡失卡保障額度在1萬至2萬元,部分銀行又將普卡與金卡區別對待的。
以招商銀行為例,其失卡保障的額度最高不超過信用卡固定額度的上限,其中普卡每年最高損失保障額為1萬元,金卡為1.5萬元,只有對白金卡被冒用的損失,銀行才全部承擔。光大銀行信用卡的失卡保障額度,普通卡的主卡和附卡合計每年不超過5000元,金卡的主卡合計每年不超過1萬元,白金主附卡合計每年不超過3萬元。
目前平安銀行提供的信用卡失卡保障金額為持卡人固定額度的上限,最高可以達到人民幣5萬元。專家介紹,目前在國內,一般信用卡固定額度最高也就是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