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界人士稱如何辨別冠以各類頭銜的食品需要監管部門從源頭進行清查確認資質
沃爾瑪最近因為豬肉成了消費者與媒體口誅筆伐的對象。
據了解,重慶沃爾瑪再度被查出用普通豬肉冒充綠色食品豬肉銷售。9月底,重慶市工商局通報稱,繼查出沃爾瑪在重慶3家門店涉嫌用普通豬肉冒充綠色食品豬肉銷售后,再查出沃爾瑪在重慶的其他7
家門店以及其正在收購的兩家好又多超市也存在同樣的違法行為。據通報,共59049公斤普通豬肉被冒充為綠色食品豬肉,涉案金額240余萬元。
對此,沃爾瑪中國公關部負責人給本報發來聲明表示,涉案豬肉未在北京地區銷售。公司對近期重慶發生的“綠色豬肉”事件高度重視,將依據事件的具體調查結果對相關責任人予以嚴肅處理,并進一步提高員工培訓力度,強化商場的食品管理流程。
同時,具體的整改措施中以全面執行“綠色豬肉”在收貨、分割、儲存、銷售各環節與普通豬肉區分為主。清晰規范“綠色豬肉”相關標識的使用,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完成打包、標示清晰后方可上架銷售,嚴格執行一貨一簽。并且,沃爾瑪鄭重表示,就此次事件給消費者帶來的困擾和不便深表歉意,公司將給予相關消費者相當于售價雙倍數額的賠償。
據《重慶晚報》報道,從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涉案門店共購進綠色豬肉25143公斤,銷量則為84192公斤,進銷差達59049公斤。重慶市工商局經檢一處處長唐川解釋:
“綠色豬肉進銷量倒掛,就意味著多出來的豬肉是用普通豬肉冒充的。”
需要加強消費維權意識
作為國際知名連鎖企業,沃爾瑪在重慶的店面因銷售過期食品、不合格食品、虛假宣傳等問題,今年1-8月受到當地工商部門8次處罰,5年來已被處罰20次。到底是重慶跟沃爾瑪過不去,還是沃爾瑪與重慶過不去。不難想象,這樣的事情在別地是否也同樣在上演。
全球銷售額第一的零售企業在重慶就如此猖獗已久,屢罰不改,他在中國的表現是那么的讓人不能理解。作為國外名企,沃爾瑪在進駐中國市場后,為降低成本不惜犧牲信譽,追逐高額的差額利潤,由此也難免出在“過期食品”、“假綠色豬肉”上翻船。業內專家表示,或許監管不嚴是沃爾瑪到中國內外差別的主要根源。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對國際知名企業諸多優惠,直至對其放松監管與處罰,讓這樣的企業一而再、再而三的觸及商業道德的底線。
另外,如何盡量避免此類事情的一再發生,我國消費者的維權意識薄弱,對國際知名
企業的盲目追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絕國際名店屢屢違規的行為,嚴懲是使管理有效的手段之一。只有在經濟上重罰,對其違法行為予以嚴重警告,使其品牌價值受到威脅,才能夠使其認識到自身違法行為的嚴重性。同時消費者應當從盲目崇拜國際知名品牌的消費理念中回歸理性,理性看待這些國際知名企業的商業行為、客觀地評價與選擇品牌和產品,對于侵犯自身合法權益的行為予以反擊,切實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綠色食品迷人眼
據記者了解,假認證產品泛濫。也就是說市場上存在不少本來沒有獲得任何認證,但為了賣一個好價錢,就買了些假標簽貼上來欺騙消費者。因為市場上認證的產品價格一般比不認證的要高出不少。認證公司只管發證卻放任事后監管。認證公司們業務競爭很激烈,為了搶到客戶,部分認證公司只要交錢就發證,而對拿到認證的企業缺乏認證后的全程監管也根本沒有能力監管,認證后企業基本上處于監管的盲區。
日前,北京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對媒體表示,重慶查出的涉嫌用普通豬肉冒充綠色食
品豬肉,暫不涉及食品安全,而主要是一種損害消費者權益的違法行為。北京市工商部門一直以來都是把這一類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作為日常監管的重點,下一步還要進一步加大對這些諸如綠色食品認證、有機認證、無公害認證等產品的檢查力度。
有業內人士指出,現如今,各大商超中所謂的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等各類食品五花八門,讓消費者無所適從。消費者希望選擇到適合自己的健康無害的食品,多被這些冠以好聽噱頭的食品名稱所“信服”,往往不惜花大價錢購買,而出現假冒的情況也是比比皆是,所以消費者不應該盲從,而是應該有針對性的選擇,擦亮眼睛。但如何辨別這些冠以各類頭銜的食品,消費者真實無從下手,這就需要監管部門的力量,從源頭進行清查,檢查認證資質,確保擺上貨架的商品確實是貨真價實的。避免消費者的損失。比如綠色食品認證是由農業部各省市綠色食品辦公室負責,且有很多復雜程序,對養殖場、飼料、養殖環境等多方面進行審核后,才發放綠色食品標志。在日常檢查中,需要檢查超市所售綠色食品的相關認證資質。 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