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太原9月26日電 題:中部六省高層話“崛起” 關鍵詞各不同
作者 胡健
26日上午,第六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高峰論壇在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舉行,會上中部六省高層就“中部崛起”展開對話,共謀轉型跨越良策。
近年來,中部地區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在全國區域發展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顯,特別是來自國家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來自發達國家和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步伐明顯加快,中部地區加速崛起不僅具備堅實的基礎,而且面臨難得的機遇。
山西關鍵詞:能源轉型
煤資整合進入現代化大礦時期
山西作為典型的資源型省份,堅持以建設轉型綜改試驗區為抓手,以安全生產為保障,大力推進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市域城鎮化和城鄉生態化,并要努力建設國家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全國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中西部現代物流中心和生產性服務業大省、中部地區經濟強省和文化大省。
山西省省長王君表示,山西經過近年來的煤炭資源整合,已經徹底告別了小煤窯時代,進入了現代化大礦時期,預計全年煤炭產量在8億噸以上;電力裝機“十二五”末將突破1億千瓦,能源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此外,山西工業門類比較齊全,產業鏈條比較完整,煤炭、焦化、冶金、電力等產業優勢突出,尤其是隨著大水網工程的實施,長期制約山西發展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得到根本解決;農村公共事業兩輪“五個全覆蓋”工程的實施和省城十大建筑的竣工,使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安徽關鍵詞:科技創新
專利增幅居中國第一
安徽省省長王三運表示,加快中部崛起的過程,是一場科學發展的偉大實踐。當今世界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能源危機、糧食危機和環境危機的壓力,讓中部地區刻不容緩地肩負起轉型發展的使命。
他強調,轉型發展是經濟發展方式的一場深刻變革,創新是推動這場變革的強大引擎。近年來,安徽省在科技、產業、人才和改革上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啟動實施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和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建設。
2010年,安徽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27.4%,比規模以上工業高4.8個百分點。申請專利37780件,授權專利16012件,分別增長130.6%和86.3%,增幅均居中國第一。最近,國家把中關村股權激勵試點政策賦予了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標志著安徽已成為國家自主創新新能力建設的重點區域。
據介紹,在本屆中博會上,合肥市共推出90個大項目,涉及商務與文化、電子信息產業、汽車、裝備制造、化工產業、新能源與新材料等多個領域,總投資3130億元。其間,合肥市還將參加其中的5項重大活動和3項專題活動,簽約項目5個,總投資額59.32億元。
此外合肥市旅游局將與太原市旅游局簽署旅游合作協議,共同推進兩市旅游市場的發展。同時,安徽省將以煤資源和文化旅游為主題,組織一場專題推介討論活動,合肥也將借此平臺,開展相關招商推介,尋求在煤炭資源利用、科技創新、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合作機會。
江西關鍵詞:新興產業
攜1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入晉
江西省商務廳26日在第六屆中博會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重點產業推介會上稱,此次推介會共帶來895個招商項目,總投資9554億元人民幣。
江西省商務廳副廳長陶莉萍介紹,此次帶來的重大產業項目中,涉及重大基礎設施、新能源、風能核能、汽車制造及其零配件、電子信息、生物和新醫藥、航空制造、現代農業及綠色食品、生態旅游、現代服務業、綠色照明、鎢和稀土精深加工等16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重大產業和1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
此外,陶莉萍介紹,在光伏產業方面,預計在2015年規模將超千億元;航空制造產業方面,江西是中國唯一擁有3個飛機整機制造企業、唯一擁有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兩大航空支柱產業的省份;銅產業方面,進入世界同行業前三強;半導體照明產業方面,2011年產業規模將達160億元,2012年有望突破200億元。
江西省代省長鹿心社稱,“十二五”時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并按照“特色是生態,核心是發展,關鍵是轉變發展方式,目標是走出一條科學發展、綠色崛起之路”的要求,全面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求更快發展。
河南關鍵詞:“三化”崛起
建設中原經濟區重在破解“三化”課題
2010年,河南省提出了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戰略構想,并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和全國主體功能規劃區,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河南省省長郭庚茂稱,建設中原經濟區,著眼于從戰略層面探索解決四方面問題。首先要破解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即“三化”協調發展這一全國性戰略課題,其次要解決與中部地區、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問題。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同時,發揮文化資源優勢,傳承華夏文明。
在26日下午舉行的推介會上,河南也打出中原文化牌,黃帝故里、殷墟甲骨文、少林寺等獨具中原特色的豫文化符號成為推介會的亮點。
在河南省商務廳制作的經濟合作項目冊上,河南人把甲骨文放在了封面居中的位置。對此,有參會代表表示,“甲骨文是中華文化起源的重要標志。它不僅是河南的文化符號,更是中國的文化標志”。
據介紹,在中國前100個姓氏中,有78個姓氏源自河南。在中華文化的歷史長河中,河南有3000年身處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先后有20個朝代建都或遷都于此。中國八大古都,河南占據三席。地下文物和館藏文物均居全國第一,河南是中華文化始祖黃帝建功立業之地。
湖北關鍵詞:跨國合作
90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湖北投資興業
湖北省副省長田承忠在26日晚舉行的湖北能源產業合作對接會上稱,2010年湖北省生產總值達到1.58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超過4000美元;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突破2萬億元,汽車、鋼鐵、石化、食品、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紡織七大行業營業收入過千億。
湖北豐富的自然資源吸引了眾多跨國公司聚集湖北,目前已有90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湖北投資興業。
此外,湖北也是國家重要的科教基地。現有各類高校123所,科研機構1500多家,“兩院”院士57位。武漢是中國第三大教育中心,每年都為社會輸送大量高素質專業人才和訓練有素的勞動力。
湖北省省長王國生在高峰論壇上表示,在“十二五”期間,我們圍繞構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發展目標,堅持科學發展、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加快推進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和湖北長江經濟帶新一輪開放開發,大力推動一批千億元產業園區、百億元企業集團發展,大力實施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項目和示范工程。
據了解,這次對接會,湖北帶來了129個重大招商項目,涉及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配件、船舶、農副產品加工等傳統支柱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環保、軟件開發等新興產業,以及物流、旅游、房地產開發和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行業。
湖南關鍵詞:新型工業
現場引資300億
2006年以來,湖南提出以新型工業化作為富民強省“第一推動力”的發展戰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湖南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謝超英曾表示,力爭到2015年,湖南全部工業增加值達到11000億元以上,規模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在2010年基礎上累計下降20%。
中共湖南省委常委、長株潭試驗區工委書記陳肇雄在26日的高峰論壇上介紹,“十一五”以來,湖南與全國兄弟省區一樣,經濟社會發展繼續保持良好態勢。地區生產總值五年年均增長14%,總量超過1.6萬億,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分別實際增長8.4%和8.8%,正處于歷史上發展速度最快、質量最好,人民群眾受惠最多的時期之一。
在26日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推介會上,湖南省共招引外資簽約項目32個,引進外資41.3億美元。湖南省此次招商引資重點推介項目中,有先進裝備制造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節能環保等項目。其中,現場簽約項目共40個,引資300多億元人民幣。
湖南省副省長徐明華說,湘、晉在建設、文化等方面相互交流多年,山西曾給與湖南許多幫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