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經濟體制改革繼續深化
圍繞推進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不斷加大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工作力度。
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改革邁出新步伐。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范圍進一步擴大,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繼續提高。成立了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專門從事國有資產經營和管理。廠辦大集體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力爭用3到5年的時間,使其與主辦國有企業徹底分離,成為獨立的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出臺了電網企業主輔分離改革方案,積極組建兩個綜合性電力建設集團公司。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指導意見發布實施,明確了政事分開、事企分開和管辦分離的改革要求。
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稅費改革取得新進展。出臺了上網電價和非居民用電銷售價格調整方案,進一步理順了成品油價格關系。推進航空煤油價格市場化改革,出廠價格逐步實行市場定價。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價格形成機制,制定了全國統一的標桿上網電價。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繼續推廣完善。西部地區資源稅改革試點進展順利,資源稅暫行條例加快修訂。
財政金融體制改革積極推進。社會廣泛關注的個人所得稅改革方案將于9月1日實行,中央財政預算公開范圍進一步擴大、內容更加詳細,個人住房征收房產稅的改革試點啟動實施。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清理規范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繼續深化。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發布實施,符合條件的境內企業獲準以人民幣開展境外直接投資。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商業化轉型、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制改革深入推進,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改革實施總體方案獲得批準。
醫藥衛生、文化體制改革得到加強。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60%以上,超過80%的統籌地區開展了門診統籌,基本藥物制度覆蓋了98%的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均已接近全年目標。69個城市開展了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全國164個縣(市)先行啟動了縣級醫院綜合改革。全科醫生制度開始建立。文化體制改革步伐加快,目前已有近600家國有文藝院團轉企改制,其中整合組建的50余家企業成為演藝領域的龍頭企業,非時政類報刊社轉企改制工作開始啟動。
(五)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
今年以來,我們更加注重適應社會形勢變化的新要求,加大對保障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進一步健全制度安排和政策體系,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就業和居民收入較快增長。通過加大財稅、金融、就業服務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就業形勢繼續向好,重點群體就業狀況得到改善。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655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73%;就業困難群體實現就業93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93%。截至6月底,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控制在年初預期目標以內;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簽約率略高于去年同期;外出務工農民16244萬人,同比增加521萬人。在就業增加、工資上調和農產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帶動下,城鄉居民收入增加較多。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41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6%;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3706元,同比實際增長13.7%,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6.1個百分點。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以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啟動為標志,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框架全面建立。截至6月底,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新增人數已完成全年預期目標,工傷保險新增人數達到全年目標的79.4%;參加新農保的農村居民超過1.9億人,有9個省份已經實現新農保制度全覆蓋。基本醫療保險報銷比例進一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連續第7年上調。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深入推進,有14個省份全面建立高齡津貼制度;國家進一步提高了優撫對象撫恤標準;孤兒保障制度基本建立,有27個省份確定了孤兒供養標準;自然災害應急救助工作繼續加強,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置。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加大。為保質保量完成今年開工建設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的目標,各地區和各有關部門進一步明確目標責任,優先安排土地供應,多渠道籌措資金,抓緊完善相關制度,各項工作扎實推進。目前,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和各類棚戶區改造等任務已全部分解落實,相配套的用地計劃全部下達,中央安排的補助資金已全部撥付到位,債券發行、銀行貸款、土地出讓收益等籌措資金的渠道已經建立。截至7月底,全國城鎮保障性住房和各類棚戶區改造住房開工建設721.8萬套,開工率72%。
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按照教育經費法定增長的要求,進一步增加公共財政教育投入,積極拓寬財政性教育經費來源渠道。義務教育經費、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經費等得到較好保障。辦學條件繼續改善,全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等工程建設繼續推進。有1167萬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城市接受義務教育,比上年增長12.7%。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館、博物館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有序推進。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全面展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擴大到10項。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繼續加強,70%以上的地區擁有了達標的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流動人口免費計生服務覆蓋面不斷擴大,低生育水平繼續保持穩定。全民健身設施建設力度加大,保證中小學生每天1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措施得到較好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