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數據發布時間提前2-3天
問:此次發布方式從哪些方面進行了調整?
國家統計局:此次發布方式改進的核心就是盡可能縮短統計數據從生產到發布的時間。總體來看,無論月度、還是季度和年度統計數據發布時間都提前了2-3天。具體來說:
第一,月度統計數據發布由以前的新聞發布會集中發布改為網絡分項發布。工業生產者價格、居民消費價格等月度主要統計指標,力爭在數據生產出來后24小時之內發布。
第二,季度和年度數據發布,采取新聞發布會發布和網絡發布相結合的方式。工業生產者價格和居民消費價格提前到季度和年度新聞發布會前;其他指標數據在生產出來后立即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
第三,加強數據解讀。充分利用網絡等各種新媒體,加強統計數據解讀力度;必要時,召開新聞媒體通氣會,加強溝通交流。
3 取消月度發布會
問:在2009年舉辦月度新聞發布會前,國家統計局也是采用按月定期在官方網站發布數據的方式。這次改進和原來的方式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取消月度發布會?
國家統計局:從時間來看,發布時間大幅提前。2009年之前的月度發布,各項指標自每月11日起,每個工作日陸續發布,遇法定節假日順延。現在,各項指標的發布時間基本固定在每月9日左右,并且排除了假日因素,遇周六、周日照常發布。
2009年8月起,國家統計局開始舉辦月度新聞發布會。由于月度發布會是集中發布,發布會的組織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一定程度上延長了數據生產到發布的時間間隔,增加了數據發布前被泄露的風險。為了降低這種風險,我們對發布方式進行了改進。本報記者 李蕾
■ 回顧
數據頻泄密5人被立案
國家統計局方面昨日稱,此次調整數據發布方式一大原因在于減少統計數據發布前被泄露的風險。
此前,核心宏觀數據在公布前頻遭泄露。國家統計局按計劃于每月11日前后發布前一月度中國一系列宏觀數據,但近年來在官方披露數據前,核心數據便在媒體上傳開,這種情況近年來頻頻出現。
路透社最早于2008年4月11日預測中國3月份CPI為8.3%,該數據與5天后統計局發布的官方數據完全吻合。此后一發不可收拾,就物價指數等宏觀數據進行調查,并搶先于國家統計局之前公布數據,已成為一些媒體及相關機構的“例行公事”。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6月14日稱,統計局正在加強保密工作,國家統計局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被有關部門帶走,正在接受司法調查,而被調查的原因是涉嫌提前泄露宏觀經濟數據。隨后,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反瀆職侵權局局長張華偉6月20日在舉報宣傳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檢察機關已經對涉及國家宏觀經濟數據泄密事件的5人進行立案偵查。(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