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造成全球通貨膨脹的首要因素是‘危機后遺癥’。2008年金融危機后,全球大量超發(fā)貨幣,流通性寬松的結果就是通貨膨脹。美國的量化寬松等政策更是‘損人利己’。”
——中國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 陳鳳英
“發(fā)展中國家居民工資低,花在‘食’上頭的開支占大頭,因此受的影響相對大;而發(fā)達國家居民工資高,每天的生活成本相對較低,因此居民受通貨膨脹的影響相對小。”
——商務部中國企業(yè)走出去研究中心顧問 吳東華
新聞背景
今年以來,在國際流動性過剩的條件下,幾乎所有新興經濟體國家都面臨嚴峻的通脹形勢。去年5月至今年5月,巴西的年通脹率達到6.55%;俄羅斯5月份消費物價指數同比上漲9.6%;印度5月份通貨膨脹率達9.06%。除了新興經濟體外,西方發(fā)達國家也難逃通脹命運,根據預計,歐元區(qū)今年的通脹率也將超過2%,美國的生活必需品價格出現(xiàn)明顯上漲,存在停滯性通貨膨脹危險。
對于物價上漲,我國居民也有著切身體會。自去年5月以來,中國CPI同比漲幅一直在3%以上,且呈穩(wěn)步上揚態(tài)勢。近日,豬肉價格仍然持續(xù)走高,生豬出廠價連續(xù)六周上漲。
通貨膨脹情況蔓延全球的原因何在?新興經濟體和發(fā)達國家的通脹情況存在哪些不同?物價上漲會持續(xù)多長時間?本期圓桌會議,我們邀請兩位經濟專家共同探討這些問題。
文/本報記者 彭玉磊
現(xiàn)狀
去年“一冷一熱”
今年紛紛通脹
陳鳳英表示,去年新興經濟體已出現(xiàn)了通貨膨脹的苗頭,并且開始采取了一些措施;而發(fā)達國家擔心通縮,因此去年全球經濟呈現(xiàn)出一冷一熱,冰火兩重天的情況。但是從今年年初開始,發(fā)達國家也出現(xiàn)了通貨膨脹態(tài)勢,而且一些國家存在著滯脹的風險,其中英國滯漲最為明顯,歐元區(qū)也有苗頭,美國則是同時存在通貨緊縮和滯脹的風險。新興經濟體則出現(xiàn)了高風險的加速通脹現(xiàn)象。
陳鳳英指出,“這些變化是預料當中,也是預料之外”。她認為通貨膨脹“實際上就是一個貨幣問題”,通脹的出現(xiàn)有著后危機因素、結構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
原因
“危機后遺癥”作祟
美國又搞“損人利己”
陳鳳英認為,造成全球通貨膨脹的首要因素,就是“危機后遺癥”。2008年爆發(fā)金融危機后,為了刺激經濟,全球大量超發(fā)貨幣,流通性寬松的結果就是通貨膨脹。
美國在后危機時代采取的長期寬松利率政策和量化寬松等政策更是受到了廣泛批評,陳鳳英也將這些政策稱為“損人利己”。她說:“如果實體經濟發(fā)展良好,這些超發(fā)的貨幣就會流向實體經濟,而如果實體經濟發(fā)展不好,這些錢就會流向虛擬經濟。”
陳鳳英還表示,北非西亞一些產油國近日的動蕩局勢導致油價上漲,這又導致大宗商品價格輪番上漲。這些國家的動蕩原因之一就是糧價上漲,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糧價上漲導致產油區(qū)減產,油價上漲,日本大地震后各國對核能的使用減少,又導致天然氣價格上漲。這可謂天災人禍在同時推動通脹。
此番的通貨膨脹還與世界經濟的結構性變化有關。新興經濟體的經濟上升已經持續(xù)了十多年,這些國家都積累了大量的外匯儲備,居民收入在增加,消費能力和消費需求都在增強。陳鳳英說,工資增加就意味著勞動力成本上升,中國目前就面臨著“成本拉動型”的通脹。
吳東華則認為,全球出現(xiàn)通貨膨脹主要取決于這幾個方面:糧食、石油和全球資本市場上其他大宗商品的價格。例如石油價格,2008年雖然出現(xiàn)過147美元的高位,但是當年的均價不算高,而今年是均價高,所以通脹率高于2008年。
他表示,去年俄羅斯糧食減產,今年則有望回到前年的產量,再綜合烏克蘭等糧食出口國的情況,糧價在今年下半年可能出現(xiàn)小幅回落,不過由于糧食成本價在上升,因此最低價位是回不到去年低位的。他估計,明年糧食最高價將比今年上漲10%~15%。
應對
中國通脹率不高 抑制應多管齊下
陳鳳英表示,新興經濟體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通貨膨脹和經濟過熱的問題。其中越南和印度是通貨膨脹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其通脹率都已近兩位數。拉美各國的通脹率也較為嚴重,其中巴西具有代表性,巴西本幣雷亞爾持續(xù)升值,吸引大量國際熱錢流入逐利,導致了一定程度的輸入性通脹。俄羅斯過往的通脹率都不算太高,但是近期也出現(xiàn)了反彈。
她表示,比較下來,事實上中國的通脹率在新興大國里是最低的,“最嚴重的并不是我們,只是自身相比下來,(現(xiàn)在的通脹率)比我們(的通脹率)以前要高而已”。
陳鳳英表示,我國通脹主要表現(xiàn)在食品價格上。由于我國恩格爾系數相對較高,老百姓——尤其是低收入階層——收入的很大比例要用來購買食品等生活必需品,而我國目前的通脹是以食品價格上漲為主。因此居民從感覺上說覺得通脹比較厲害。
陳鳳英認為,鑒于此,有關政策應該考慮適度向低收入人群傾斜。
吳東華也認為,每個國家的通脹情況都有所不同。發(fā)展中國家居民工資低,花在“食”上頭的開支占大頭,因此受的影響相對大;而發(fā)達國家居民工資高,每天的生活成本相對較低,因此居民受通貨膨脹的影響相對小。
前景
高通脹將會持續(xù)
但不是惡性通脹
陳鳳英預測稱,通脹的情況在今年下半年可能會有所好轉。美元指數目前到了一個低位,相對不會走高。(編者注:美元指數是綜合反映美元在國際外匯市場的匯率情況的指標,用來衡量美元對一籃子貨幣的匯率變化程度。美元指數下跌,說明美元與其他貨幣的比價下跌也就是說美元貶值,國際上主要的商品都是以美元計價,那么所對應的商品價格將會上漲。)
另外,國際能源機構(IEA)6月23日宣布未來一個月將釋放6000萬桶原油儲備,以應對供應短缺和高油價。陳鳳英指出,IEA這一決定意味著到7月份每天將釋放200萬桶原油,這一措施將有助于把油價控制在110美元以內,下半年的油價應該不會超過今年3月、4月份的高位。
但她認為“未來一段時期內,全球會出現(xiàn)一個通貨膨脹率較高的時期”。由于美國國內的失業(yè)率等仍然較高,所以還會采取一些量化寬松的政策,這將導致全球以美元計價的商品價格繼續(xù)攀高。美歐解決“后危機”問題的時間不會很短,流動性泛濫的問題要較長時間才能解決,氣候周期可能還將處于一個惡劣的時期,再加上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提高是可以預期的漸升現(xiàn)象,這些都是通脹將持續(xù)一段時間的原因。
她同時也指出,“這個時期不會很短,但不會是惡性通脹。不會出現(xiàn)像第一次石油危機當中通貨膨脹率漲得厲害的情形,也不會出現(xiàn)像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那種滯脹。”而且,在這一時期內,“經濟還會持續(xù)較高的增長”。
吳東華表示,印度目前的通脹已經比較嚴重,而且恰好是工資低、食品價格高的情況,很容易出現(xiàn)內亂。“如果油價再漲,最先出問題的可能就是印度”。他認為,雖然IEA宣布將拋出6000萬桶原油,但事實上這個數量也不算多,石油價格出現(xiàn)大幅回調的可能性不大,而且還有被炒高的可能。另外,還存在游資炒作大宗商品的問題。由于美國經濟仍存在衰退可能,大量游資可能會流出美元市場,而轉為投資別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