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發生的“紫砂門”事件在全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部分企業的造假行為被接連曝光,消費者紛紛表示震驚、意外、不能接受。然而,事件在讓不少消費者看清了造假廠商的面目的同時,似乎也讓人對紫砂行業產生了一定的誤解,以致很多消費者對紫砂行業失去了信心。用有關業內人士的話說,個別廠商的行為嚴重干擾和影響了紫砂產品的市場與聲譽,也讓真紫砂產品廠商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誤解與考驗,紫砂產品相關行業已趨于停產邊緣,瀕臨滅頂之災。據了解,為求自救,有關紫砂煲企業正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渠道,向廣大消費者公布自家原料檢測報告,承諾其產品是真紫砂產品,為己正名。
現狀:全行業陷信任危機
“紫砂門”事件對整個紫砂煲行業影響到底有多大?
信息時報記者走訪蘇寧、國美等大大小小的家電賣場發現,紫砂煲產品幾乎已無跡可尋,絕大部分品牌產品已被下架并退回廠家,極少數堅持不撤柜的品牌,賣場人員也不主張銷售,因為要等國家相關權威部門的檢測以及通報。
廣百電器市場部負責人說,紫砂煲本是小家電銷售新的增長點,可現在大部分產品已無人問津,由于消費者缺乏信任,整個市場已一蹶不振。國美電器有關人士則表示,“原本廣州國美紫砂煲的年銷售額在200萬元~300萬元,現在已全部撤場了”。
對此,有紫砂煲企業“喊冤”——某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盡管已經在這個行業干了20年,并有相當規模的市場份額,公司還是難以逃過“紫砂門”的泥沼。由于自認沒有質量問題,這家公司并未向經銷商發出下架和退貨通知,但除了自建的專賣店,在其他渠道銷售的產品都已經“被下架”。
不僅如此,銷售的脫節立馬引來連鎖反應。記者了解到,由于產品滯銷,不少生產廠家已“被動”停產,工人被通知停工待命,而一家中型工廠就擁有數千員工的規模。“紫砂作為民族特色產業多么可貴!我們個別企業受到的影響暫且不提,整個紫砂行業的從業者不下數百萬人,希望政府相關部門能夠引領紫砂行業健康發展。” 依立公司董事長簡廣如此呼吁。
據悉,為求自救,依立和三源兩家紫砂煲企業最終選擇通過主流媒體,向廣大消費者公布自家原料檢測報告,承諾其產品是真紫砂產品,為己正名。
誤解1:“唯宜興才產紫砂” 事實:全國紫砂礦藏豐富
記者了解到,盡管目前無一權威部門指出“紫砂門”是全行業現象,但消費者已不再相信市面上的其他紫砂產品。究其原因,不外乎兩點,其一,不少人認同一個觀點--“只有宜興才產紫砂,市場充斥假冒偽劣紫砂產品”。
欲厘清紫砂亂象,須先明白什么是紫砂。根據地質學報告,紫砂是指礦石成分含二氧化硅(SiO2)、三氧化二鋁(Al2O3)、三氧化二鐵(Fe2O3)較高的陶土。紫砂陶器則是指質地細膩、含鐵量較高的特種粘土制成的,呈色以赤褐為主,質地較堅硬而透氣性能好的無釉紫砂陶器。
對于只有宜興才產紫砂的說法,我國紫砂資源權威專家、江西理工大學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教授王平在接受信息時報記者采訪時說,“紫砂是一種成分特殊的粘土礦,盡管其結構和性能優異,但在我國并非稀有。根據地質資料,在我國的湖南、江西、安徽、四川、江蘇、寧夏、遼寧、內蒙等地均有豐富蘊藏”。
他同時還給本報提供了一份詳細的部分地區紫砂礦藏成分分析表,以及相關地質勘探文獻資料。
據了解,在很多人眼里紫砂是江蘇宜興的“特產”,是因為該地生產的紫砂壺名聞天下,而想當然認為只有宜興才產紫砂。事實上,我國做紫砂壺的知名地區還有廣西欽州和云南建興,與宜興并稱中國三大紫砂名鎮,這也說明了紫砂并非宜興所特有。
與此同時,紫砂煲“一哥”依立也給本報發來聲明,向消費者鄭重承諾依立紫砂產品是“真紫砂”。據依立公司總經理簡覺非介紹,依托江西當地的大型優質紫砂礦,依立在江西建立了大型的紫砂制造基地,“紫砂門”事件之后,江西高安市土地資源局等相關部門相繼出具依立開采的乃“真紫砂礦”的證明。
誤解2:“紫砂昂貴” 事實:可低至幾百元一噸
“一個小小的紫砂壺價格就已過千,真正的紫砂煲不可能只賣幾百元”的觀點,則是消費者對該行業第二個普遍誤解。
王平告訴記者,紫砂壺的價值首先是來自其文化底蘊、制造工藝,最后才是材料價值。紫砂壺行業流行的工藝師認證制,一般的工藝師認證產品動輒上千元,而出自名人手筆的紫砂壺,則可增值數萬元乃至十數萬元,被當作工藝品來收藏。
“紫砂壺和紫砂煲,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行業,應一分為二地來看”,王平指出,紫砂壺以手工制作為主,講究的是文化增值,多被視為工藝品;而紫砂煲是大眾消費品,全部是批量機械化生產,追求的是規模化經濟效益,價格自然也便宜。
依立公司總經理簡覺非也告訴記者,在制作工藝上兩者也有很大差異。據介紹,一般用于制造紫砂煲的礦泥需要養泥(也稱陳化)2~3年就滿足生產要求了,而在制造壺時則可能根據工藝要求的不同,要“養”上20、30年。
此外,信息時報記者通過網上查詢獲悉,作為原材料的紫砂礦的價格也并不高,從每噸千元到每噸幾千元不等。而一些交通不便利的地方為招商引資,在紫砂陶土方面定價并不高,有的低至幾百元一噸。對此,業內人士稱,這主要看當地的資源是否豐富,開挖難度及陶土級別等等因素,紫砂業內并沒有十分明確的價格標準。
不少地質勘探文獻資料顯示我國紫砂礦產資源豐富:
●中國江西——出自《江蘇陶瓷》華東地質學院《江西準紫砂土的特性及應用》,作者:王平、彭人勇
●中國福建——出自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福建紫砂陶土礦特征及其應用》,作者:陳祖榮
●中國寧夏賀蘭山——出自寧夏地質礦產局《寧夏紫砂資源及其利用》,作者:張壽嶺
●中國山西——出自《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的《山西省紫砂陶土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作者:王啟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