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天從廣州市質監局獲悉,今年7月1日起,食品、化妝品、家用電器等9類69種產品必須加入產品質量電子監管網,并在其產品外包裝上使用統一標識的電子監管碼。消費者登陸“中國產品質量電子監管網”,輸入包裝上的電子監管碼,即可查詢產品真偽。
記錄產品“前世今生”
首批入網產品包括食品、化妝品、家用電器、人造板、電線電纜、農資、燃氣用具、勞動防護用品和電熱毯共9類69種。其中食品類最多,包括小麥粉、大米、飲料、茶葉等共45種,其次是家用電器,包括冰箱、空調、洗衣機共9種;化妝品列第三,包括護膚品、洗發水、護發素、洗手液和沐浴劑。
據介紹,從7月1日開始,加入中國產品質量電子監管網的每件商品,都將被賦予惟一編碼。產品電子監管碼網站數據庫中統一分配,記錄包含產品“前世今生”的各種信息,如原料、配料、輔料和生產工序等。
仿造可能性幾乎為零
廣州市質監局質量處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電子監管碼信息獨特,被重復利用或仿造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可以有效記錄產品的真實信息,使產品質量倒查溯源落到實處。對消費者來說,購買帶有電子監管碼的產品后,撥打免費查詢電話95001111,或通過互聯網,以及設在商場、超市等銷售點的查詢終端查詢商品上的電子監管碼,就可輕松獲悉包括產品是否由正規廠家生產、產品名稱、出廠日期、是否超過保質期等全面、真實、權威的信息;如果電子監管碼查詢結果為“不存在”或“多次查詢”,則該產品很可能為假冒產品,質監部門將依據監管碼上的信息實施打假執法。
免檢產品必須“入網”
從7月1日開始,所有產品100%加貼電子監管碼才能上市。據介紹,按照有關政策,企業申請中國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時應提供加入電子監管網手續的證明。
這意味著,今后凡是沒有加入產品質量電子監管網的企業,一律不能申請中國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企業申請國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之前,必須加入產品質量電子監管網。
7月1日后,質監部門將組織開展首批入網產品入網賦碼檢查。按照規定,未使用統一標識的電子監管碼的產品不得生產銷售,否則將按照有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罰。據悉,截至上個星期,廣州市已加入中國產品質量電子監管網的企業達到949家,其中已實現產品賦碼上市的企業達282家。
另悉,為確保北京奧運會食品安全,國家質檢總局要求今年3月底前全國所有奧運食品定點供應企業全部加入產品質量電子監管網,所有奧運食品必須加貼電子監管碼才能激活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