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天采訪得知,雖然家電下鄉進行得如火如荼,但限價太低、補貼領取繁瑣等問題,都在考驗著農村經銷商和農民對家電下鄉的熱情。
昨天,渝北區白市驛鎮的一家電專賣店謝老板就告訴記者:“以前賣一臺彩電,利潤有接近10%,可現在,按照下鄉的限價賣,扣除進價、稅費和運費,起碼少賺2%-4%。”
無獨有偶,重慶彭水的一家電經銷商周老板也抱怨,他賣的26寸液晶電視限價是1998元,在縣代理商那里的拿貨價是1900元,加上4%的稅,利潤空間最后扣下來只有18.08元,這還不包括運費、裝機費方面的支出。
而讓農民煩的是,領取補貼手續太麻煩,往往要跑兩三趟。謝老板就稱,很多農民還不知道家電下鄉政策,買了家電后,往往過幾天又會帶著證件再來登記。但跑這一趟還不夠,因為接下來還需要攜帶發票、身份證、戶口本、產品標識卡等證件,到戶口所在地的鄉鎮財政所再次登記,由鄉鎮財政所上報財政局審批,后者又需通知銀行,最終補貼到賬的時間,往往得等個把月。
有農民認為,辦理手續起碼要耽誤半天時間,這半天如果在外打工可以掙二三十元錢,再算上來回的路費、復印材料費,最后如果只能領100多元的補貼,有些得不償失。“如果一次辦不好來回跑幾次,還有可能虧本。”一些農民權衡得失后,最后不得不放棄了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