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一家非營利消費者組織最新發布檢測報告稱,強生、幫寶適等多家公司的嬰兒衛浴產品含有甲醛等有毒物質。強生公司就此聲明,檢測出的有毒物質含量均在安全范圍之內。該消費者組織發言人表示:“我們無意引起父母的恐慌,但我們要讓父母們知道相關情況。”
身為一名幼兒父親,我并未為此恐慌,不是因為強生公司的聲明,而是覺得:既然每樣產品都可能加“安全范圍之內”的有毒成分,那選擇“強生”等產品,并不一定是最壞的選擇。
網友們已經在熱議:嬰兒衛浴產品質量狀況怎么樣?我無意做類似猜想,卻更希望:如果檢測部門檢測到了“在安全范圍之內”的有毒物質,也應該選擇無保留地向消費者公開。也許有人會擔心信息披露“引起消費者的恐慌”,問題是,消費者的理性判斷,必須建立在充分滿足其知情權、充分獲知信息的基礎之上。作為商品質量安全的監管手段,可以設置基于充分科學研究的“安全范圍”標準;但是,為了讓消費者能夠做出盡可能理性的選擇判斷,質量安全信息發布不應該設置“安全范圍”標準——“讓消費者知情”高于一切,消費者不知情才會恐慌,質監部門應該樹立起這樣的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發布理念。尤其是請非營利消費者組織發布消息,或許更為精準和可信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