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皮都圣殿的五級騰躍
在政府的引導下,海寧抓住了改革開放的大機遇,順利完成了通往皮都圣殿的騰躍。那么,是什么鑄就了海寧皮革業今日的輝煌?近日,帶著這個疑問,記者采訪了海寧市副市長施震東,切實感受了海寧的弄潮精神。
培育皮革主導產業
施震東告訴記者,海寧皮革有今日的興起,很大一部分是得益于當年的海寧制革廠。記者了解到,創建于1926年的海寧制革廠是中國皮革工業發展史上第一家具有現代工業意義的制革廠,至今已有82年歷史。
海寧皮革業崛起于1984年,而真正步入快速發展期始自1992年。改革開放后,制革廠開始培育出早期的創業者,開始出現初始的企業群。施震東表示,政府提出放手發展后,國有、集體、民營、外資這4個輪子開始一同運轉。這為早期創業者提供了公平、平等競爭的環境,使剛起步的產業獲得包容的空間。
記者了解到,1992年,海寧市鎮辦、村辦和私辦皮革企業達到了200家,市委、市政府決定將皮革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培育,結果引發了一場大爭論。有不少人擔心,海寧本地不產豬皮、羊皮和牛皮,皮革原料主動權在別人手里,皮革業作為主導產業發展基礎不牢固。更多的人認為,海寧擁有別人沒有的制革技術和人才,又鄰近上海、杭州兩個大市場,應該發揮優勢搶占市場。
市委、市政府通過廣泛調查研究后,果斷將皮革產業列入主導產業培育行列,既鼓勵公有制性質的集體和鄉鎮企業發展,也允許個體私營企業創辦皮件廠,從而在全市迅速形成了大力發展皮革產業的氛圍。
皮革城橫空出世
上世紀90年代是興辦市場的重要時期,有符合需求的產品出來,都能賣得很好。政府看到了皮革產業蓬勃發展的態勢,經過一年的規劃,把原本另做他用的一塊土地,騰出來興建皮革城。施震東表示,當時的建造和設計都是首屈一指的。從此,海寧的皮革不再是小打小鬧,政府用有形的手來幫助產業抓住了機遇。
1993年12月19日,總投資9000萬元、占地面積33畝的“皮革城”在滬杭鐵路海寧站廣場對面正式奠基。然而,隨著工程的動工,皮革情結越來越濃的海寧市委、市政府領導,不約而同地產生了將商城改為皮革服裝專業市場的念頭。
為此,海寧市領導悄悄請北京一位著名人士分別題寫了海寧商城和浙江皮革服裝城兩個市場名。海寧市領導的理由是,海寧皮革產業在周邊縣市中獨一無二,火車站廣場交通方便,浙江乃至全國還沒有一個皮革專業市場,前店后廠式經營方式有助于推動海寧皮革產業發展。經過反復討論,政府在1994年6月正式決定將海寧商城更名為浙江皮革服裝城,海寧皮革產業乘著這艘“航空母艦”登上了全國皮革業的舞臺。
科技工業園拔地而起
“政府看到皮革市場的成功,為了推進產業發展,在海寧經濟開發區推出了皮都工業園區。”施震東告訴記者,此舉的目的是要讓千家萬戶家庭式小企業做大做強。
從1999年12月以來,在海寧市區西北部崛起了一個新興工業區,這就是海寧政府為適應我國加入WTO發展外向型經濟和當時國內外皮革市場激烈競爭環境,堅定地號召全市皮革工業開展二次創業后拍板實施的第三個大手筆。園區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的指導思想,加快開發建設,加強對外招商,吸引了大批知名企業入園發展。興建3年來,就有蒙努、長虹等26家皮革骨干企業進入園區,其中投資在500萬元以上企業11家,1000萬元以上企業6家,開發面積近700畝。總投資超過了2億元,形成了100萬件皮革服裝和800萬件(套)皮革制品的生產能力。至此,一個規劃布局合理、產業優勢明顯、環境服務一流的全國著名特色工業園已經初具雛形。
“在工業園區,政府給予了很多優惠,從租金和稅收兩個方面,出臺了大量扶持政策,鼓勵企業創新。”施震東說:“我們鼓勵更多有創新能力的企業以此為契機,集中資源發展。除了海寧市建設的園區外,各個鄉鎮也紛紛建立了自己的平臺。這些豐富的平臺,支撐著皮革產業快速發展。”
皮革城進入轉型提升階段
施震東告訴記者,當中國全面加入WTO時,皮革產業也進入轉型提升階段。皮革城在新形勢下已經不適應企業的發展需求。在這樣的形勢下,海寧必須要舍棄原來的市場。
2004年10月,海寧市政府決定異地擴建中國皮革城新城。2005年10月18日,海寧中國皮革城成功遷入新城,一期建筑面積達18萬平方米,擁有商鋪1300間,一舉成為當時亞洲的“皮革市場航母”。
如今的海寧中國皮革城新城,既是一個以品牌店、專賣店為主的現代化、商場化大型皮革專業市場,更是目前長三角地區集展示、購物、餐飲、休閑于一體的高檔旅游購物中心。
2007年2月,皮革新城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為提升海寧皮革特色產業,加速海寧專業市場群的形成,海寧中國皮革城還實施了二期工程,先后建起了海寧中國皮革城原輔料市場、鞋業廣場和中國牛仔城。同時,海寧投資新建了28層中國皮革城大酒店及二期商務樓工程。
打造中國個性品牌
談及海寧皮革產業的未來,施震東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美麗的藍圖。“海寧皮革業今后必須要繼續走向國際舞臺,成為全球性的產業。同時,在產品中要注入中國文化元素,打造中國個性品牌。”
海寧中國皮革業CBD已于今年8月開工建設,計劃用一年半時間建成。正在興建的中國皮革業CBD占地兩百畝,總建筑面積為20萬平方米,由70多幢高層建筑組成。
中國皮革業CBD位于海寧皮革城南側,是皮革城一期、二期有形市場培育升級的產物。建成后通過皮革產業鏈中高附加值環節在海寧的集聚,可加強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交流。中國皮革業CBD將涵蓋品牌展示、新品發布、營銷總部、創意樂園、休閑會所五大主題功能。主要面向國際知名品牌企業、中國知名品牌企業,知名服裝設計師、新銳設計師,中國衣王、鞋王、包王企業,以及國際、中國一流皮革企業進行招商。
“我們鼓勵企業創牌,引進實體研究和高端人才。有自主品牌的,將給予租金優惠。去年我們還投資建立了皮革研究院和皮革檢測中心,以此提供更好的服務。”施震東表示,政府要提供公開、透明的環境和服務,以此形成尊重知識、尊重勞動的良好氛圍。 (汪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