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墻上畫個視窗
世博科技描繪未來美好城市生活
□ 本報記者 王楊二
本屆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是歷史上第一次以城市為主題的世博會,因為現在世界上有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
據了解,1800年時,全球僅有2%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到了1950年,這個數字迅速攀升到了29%,而到了2000年,世界上大約有一半的人口遷入了城市。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到2010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將占總人口的55%。在城市飛速發(fā)展的今天,人們的城市生活也越來越面臨一系列挑戰(zhàn):高密度的城市生活模式不免引發(fā)空間沖突、文化摩擦、資源短缺和環(huán)境污染。如果不加控制,城市的無序擴展會加劇這些問題,最終侵蝕城市的活力、影響城市生活的質量。
為此,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和諧城市”的理念來回應“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未來。人們未來在城市中如何生活得更舒適,同時又與環(huán)境和諧相處,是很多國家館重點展示的內容。科技創(chuàng)新向人們展示和描繪了未來的美好生活。
此次世博會可以算是各種LED和超大屏幕、投影的盛宴,不管是日本館的“生活墻”,還是比利時館的互動電視,以及大大小小能夠遠程感應的電子展品,似乎都預示著一種新方向——人類的肢體開始直接與電子機器進行智能互動。
日本館以“心之和,技之和”為主題,表明為解決環(huán)境問題,不僅需要技術,人與人之間跨國界的合作也不可或缺。日本館展示了機器人技術、環(huán)境技術、映像技術等當前最高端的技術,帶領參觀者走進過去、現在、未來的時空之旅。在日本館的未來展示區(qū),最大的道具就是一面松下152英寸超高精細等離子顯示器“生活墻”了。這面10米長的超大屏幕由3塊物理分辨率高達4000×2000超高清晰度的等離子顯示器組成,除了能夠放映視頻,更重要的是能夠與演員的肢體進行智能互動,比如揮揮手就能夠勾畫大小適合自己觀看的電視屏,墻上的畫面還能夠跟著人體移動,為觀眾展示出未來的生活和溝通方式。
日本館的解說員說,現在只用來收看節(jié)目的電視機,將成為未來人們信息溝通的窗口。“生活墻”內置了傳感器,在屏幕前面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完成很多事情。人們可以伸一下胳膊就在墻上拉開一個視窗,召開遠距離的視頻會議;或者拍拍手就能夠播放一段音樂或者一部電影。人與電腦的互動,從手指和鍵盤的對接,變成了整個身體與屏幕的互動。
在歐盟-比利時展館中央的一塊普通電視上,人們只需要對著屏幕遠距離指指點點,就能夠完成一些較為復雜的頁面處理。現場的技術人員介紹,目前屏幕傳感器接受人類肢體指令的能力越來越強,傳感器逐漸可以通過人面識別系統(tǒng)鎖定自己的不同主人,然后通過程序設定出主人不同的動作和聲音的意思,達到智能接受命令。
在E片區(qū)的信息通信館中,物聯網技術設想人類世界的物體開始與互聯網融合。從寫字樓、公交車這樣的公共設施,到每家每戶的家用電器,都有自己的IP地址,人能夠隨時對遠程的某件物品發(fā)出工作指令。假設物聯網技術與屏幕傳感技術融為一體,那么人類世界的面貌將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那時,也許你站在上海街邊的一面電子鏡前揮一揮手,北京家中的各種家用電器就開始工作了。《中國質量報》
王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