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都有工商部門抽查結果公布,近日,廣州市工商局公布了對廣州市場流通環節休閑服裝專項質量監測結果:Etam艾格、VEROMODA、SNOOPY等多個品牌服裝被檢出含有致癌芳香胺!adidas、NIKE、ESPRIT、ONLY也被列入不合格黑榜單。可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問題服裝仍然屢禁不止。其實在這個事件的背后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內幕。
服裝品牌腐敗的“網絡危機公關”
某些服裝品牌對負面信息很有一手的。隨著網絡輿論越來越受到社會重視,一些專門靠刪帖發財的公司也應運而生。筆者經多日調查發現,北京也有類似公司。他們打著網絡科技的旗號,做著“拿錢消災”的生意。刪一個帖子的價格,一般在4000元-15000元之間。無論是南京西祠胡同,還是海南天涯網,甚至香港鳳凰網論壇,他們都能手眼通天,一刪了之。
事實上,從服裝公司得到了職業刪帖公司的業務報價,比如說百度貼吧1500元,天涯論壇3000元,新浪新聞4500元,搜狐女人4000元,個人博客5000元。這些是一部分刪貼公司的每條刪除單價,而其中已經包括了服務傭金。
這種“網絡危機公關”勢必會引發更大的腐敗,因為,互聯網本身是一個相對透明的平臺。而有了職業刪帖公司,就會讓網絡信息透明化受到阻礙。
如果每一個服裝品牌想要用這種方法來堵住網民的嘴,怕是要傾家蕩產的。
也說服裝企業的“兩難”
服裝作為終端產品,有了質量問題后,服裝生產企業就成為矛頭所指。但是質量問題難道僅僅是服裝企業的事嗎?質量事情發生后,大家在不清楚整個事件來龍去脈的情況下,也不去深究其中的原因,卻把矛頭直指服裝生產企業。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對服裝生產企業是不公平的。保證服裝的質量關乎整個行業的興衰,而要為社會提供安全的服裝,不是服裝生產單個行業可以做到的,這需要上下游相關行業統一步伐,合力整改,才能徹底解決問題。同時,要在面料生產、服裝生產到終端銷售都必須嚴格把關,但不需要每個環節都參與檢測。面料生產商最好來參與檢測。服裝生產企業最好有相對固定的面料供貨商,并要求對方提供有關檢測證書。銷售商同樣如此。服裝生產企業及銷售商,最好能承擔一定的檢測費用,在訂單上應該把檢測費用計入。偶氮染料檢測過程中一個顏色檢測的費用就需要四五百元,而服裝面料中常常含有多種顏色,如果每批產品都要經過檢測的話,成本還是相當高的,出口歐美的服裝企業因對方要求相當嚴格一般都做檢測,而在國內銷售的企業往往想蒙混過關。
服裝企業“尷尬”的一面
對于服裝質量不合格問題,從事服裝貿易生意多年的何強并不感到意外。他透露,專柜所售服裝有正版和仿版之分。所謂正版,是指從正規渠道進來的服裝;而仿版則是他們公司私下仿造的,公司每進一批貨后,試銷一段時間,選擇當中的基本款式不大會過時、樣式簡潔、銷量相對較大的服裝進行仿制。據了解,整個仿制過程是按一般服裝加工過程進行的。先買來與正版相似的布料,再打樣加工。同時,把商標樣板打好,商標做出,吊牌也照此處理。仿制不同于偽劣,選用的面料與正版的相差不大,面料上的差異若不是專業人士是察覺不出來的,惟一有可能出現的就是布料的褪色問題。 另外,為了降低成本,賺取更多利潤,有的經銷商便大量進仿版貨,一件標價七八百元的衣服,成本可能七八十元而已。而為了通過各種檢查,經銷商手中會有少量從正規渠道進的貨,這樣可以應付有關部門的檢查和識貨的行家。 除了流通渠道中不法商人的趨利行為,生產廠家的偷工減料生產偽劣產品也難逃罪責。浙江省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副處長何曉明認為,要從源頭遏制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首先必須制定出相應的行業標準。何曉明說:“相比于國外,我國的標準化建設非常滯后,要么是應該有標準的標準沒制訂出來,要么是標準的修訂更新慢以及內容不完善,目前市場上仍有許多商品處于標準缺失狀態。國家產品標準的缺乏和滯后,監管的不力,更是為質量問題大開綠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