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碧華
熒光增白劑事件繼續發酵。藍月亮一位高管表示,熒光增白劑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藍月亮不會停止使用。
6月20日,有“中國打假第一人”之稱的王海,指藍月亮洗衣液含致癌物熒光增白劑,危害消費者健康。
“藍月亮亮白增艷洗衣液使用的熒光增白劑,為二苯乙烯基聯苯類,是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行業標準中規定的可用于衣物洗滌劑的種類之一,符合規定。”6月25日,廣州藍月亮實業有限公司聲明回應。
藍月亮認為,美國、日本和歐盟各國在衣物洗滌劑中都廣泛使用熒光增白劑,而且中國洗滌用品工業協會也認可其在衣物洗滌劑中應用。
但王海質疑,協會無法證明熒光增白劑的安全性。目前,王海打算將協會作為被告起訴。此前,王海已先后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和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狀告藍月亮添加致癌物質熒光增白劑。
藍月亮被訴
“熒光增白劑是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表》定性的化學毒物(代碼:HX82),據南寧市衛生監督所2007年第七號衛生警示介紹,熒光增白劑是一種多環苯丙惡唑類化學物質,已被證實含有致癌作用。”王海表示。
但上述藍月亮高管認為,王海故意將兩種標準混淆,“(《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表》)里面還講到汽油、煤油,還有乙醇,那難道乙醇也是有毒不能用?”
事實上,對于熒光增白劑的爭論并不是第一次。
立白集團新聞發言人許曉東說,近年來洗滌用品企業紛紛進軍洗衣液市場,而對于熒光增白劑的安全性問題,媒體也曾關注過。
截至2010年12月,國內洗衣液銷售額增長率高達110%。而與此同時,洗衣粉市場增長乏力,甚至眾多區域出現大幅下滑現象,洗衣粉市場占有率,也從72%下降至65%左右,而洗衣液的市場份額從7%增長到25%左右。
“洗衣液的技術含量高,售價也高,利潤率比起洗衣粉要高出不少,所以大家都進來做。”上述藍月亮高管說。
截止到2010年底,中國市場上洗衣液品牌數量達到了45個,單品數量達到了601個。包括藍月亮、威露士-衛新、聯合利華-奧妙、寶潔-汰漬、開米、白貓等。
“熒光增白劑大家都用。”上述藍月亮高管說。而許曉東并未否認公司有用熒光增白劑,但他強調,熒光增白劑在國外有相關標準,而國內的行業標準基本上都是符合國際標準的。
標準爭奪戰
一大爭議點是,洗衣液行業標準與國家安監總局的化學毒物規定沖突,對同一物質的標準出現了雙重、甚至更多的標準,究竟哪個才可信?
藍月亮在其聲明中提出,發改委于2008年3月12日發布的行業標準《QB/T 2953-2008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中明確指出了可用于生產衣物洗滌劑的熒光增白劑種類,包括二苯乙烯基聯苯類和雙三嗪氨基二苯乙烯類兩類結構。
該標準起草單位未有藍月亮,但藍月亮卻參與了《衣料用液體洗滌劑》的修訂。王海認為,洗滌劑用螢光增白劑行業標準不及衛生部對熒光增白劑屬于致癌化學毒物的定性可信,“協會往往站在企業的角度說話。”
中國的標準化體制,企業、行業協會參與的程度越來越高。由于標準制定方的利益不盡相同,因此不同的利益集團、企業經常“吵架”,甚至出現“撞車”的現象。
“和三聚氰氨一樣,化學毒物熒光增白劑作為一種染料,不在洗衣液的檢測范圍。當然,其它化學毒物(如氰化鉀)也不在檢測范圍。關鍵在于洗衣液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也都是洗衣液廠家起草的。”王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