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在南京各大家具賣場采訪時了解到,在綠色環保消費理念的引導下,實木家具在南京掀起了一股新的銷售熱潮。然而,在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的同時,有關實木家具的投訴也不斷增多,而是否真'實木'的擔憂,成為實木家具投訴的焦點。
■讀者投訴
實木家具名不副實
日前,李小姐致電快報《居家》編輯部反映,她去年10月買的一套臥室家具并不是實木的。'我買的時候特意問了售貨員,售貨員說肯定是實木的。可是家具買回來以后,家里就一直有異味。到現在都快一年了,異味仍然沒有散掉。'李小姐表示,他們家的臥室鋪的實木地板,沒有打任何家具。在家具送到前,臥室里也沒有異味,不會有污染的。'我是打算今年生小孩兒的,所以才買的實木家具。可是這套家具味道這么大,我都不敢住進去,更別說生寶寶了。'
'按說,實木家具是不會有污染的,我擔心我們家的家具不是實木的。'李小姐說,她后來仔細查看了衣柜和床頭柜,發現衣柜的背板、床頭柜的抽屜板都很薄,看上去不像實木的。李小姐后來問了林大的朋友,證實了這些確實都是板材的,就連床頭柜的側板都不是純實木的。'可是由于當初買家具的時候,沒有寫下什么字據,家具商根本不承認,說是跟我們講清楚的,所以不肯給我們退貨。'
■商家爆料
實木名下貓膩多多
接到李小姐的投訴后,記者在家具市場上進行了一番調查,發現同樣是實木家具,價格差別很大。有的品牌一套臥室家具,包括一張雙人床、兩個床頭柜、一個四門衣柜、一張電視柜標價3萬多,打完折也要2萬多;可是有的品牌,同樣配置的一套臥室家具卻不到1萬元。
'都是實木家具,有的樹種也差不多,何以會差這么遠呢?'對記者提出的這一問題,紅星某專營全原木家具的一品牌經銷商解釋說,這是因為實木家具里面的貓膩太多。
這位經銷商向記者介紹說,都說自己的家具是實木的,可是實際上實木家具卻有全實木家具、實木家具和實木框架家具之分。全實木家具,是除了鏡子、五金件和托板之外,都是以同一種原木鋸材制作的家具,這種家具的價格最高;現在市場上見到比較多的實木家具是基材為同一種原木鋸材制作的家具,這種家具看上去跟全實木家具沒兩樣,價格也比較高;更多的是實木框架家具,也就是框架等以原木鋸材制作,配合以板材制成的家具。'碰上懂行的消費者,銷售人員會介紹得清楚一點,否則都一概而論是實木家具,消費者就有可能花了實木家具的錢買到板木結合的家具。'這位經銷商表示。
人造板材冒充實木
'不要說全實木家具里有貓膩了,就是板木結合家具名堂也不少。同樣的家具,所用的材料不同,價格能相差幾倍甚至幾十倍。'一位曾經代理過某知名實木家具品牌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他此前代理的家具品牌就號稱'實木家具',可實際上都是實木框架加集成板貼木皮。'集成板就是我們常說的多層板,這種板很容易開裂、變形,而且膠水使用量比較大,售后的質量問題比較多,所以我后來就沒做了。'
據悉,除了集成板,一些家具品牌還會以齒接板家具來冒充實木家具。'因為很多齒接板都是用實木鋸材的邊角料做成的,很多家具商就因此稱由此制成的家具為實木家具。由于齒接板所用的木材不同,齒接板的價格和性能也千差萬別。比如松木和杉木齒接板的價格就會跟橡木齒接板的價格相差10倍左右。'
還有一些家具品牌將刨花板(俗稱實木顆粒板)家具也稱為實木家具,這其中的貓膩就更多了。'好一些的刨花板要60~70元/張,可是便宜的就只要15元/張,由此而產生的家具差價可想而知。'
記者了解到,一些黑心的家具品牌還會用實木貼皮家具冒充實木家具,為了做得更加逼真,有的廠家會在門板或者臺面靠邊緣的地方使用實木,而在中間難以被發現的地方用木皮貼面。
■專家提醒
仔細辨別
留據為證
實木家具市場魚目混珠,行業內是否有明確標準來規范限制呢?記者就此采訪了南京市質檢所的專家顧建華,據他介紹,目前行業內還沒有區分實木家具與全實木家具的詳細規范或標準,因此,消費者在選購實木家具時,要仔細辨別。首先,可以觀察木紋,如果一個柜門表面的木紋和門背的木紋不能對應,那就是貼面家具。另外,也可對新買的家具進行色味辨別。實木家具的味道一般不太濃。第三,也可通過敲擊木板來分辨,聲音厚實的是實木。
消費者如果還不放心,可在選購實木家具時讓銷售人員留下字據承諾是全實木的,這樣將來如果發現家具真的不是全實木的,也可以方便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