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聰建材網】編者按:每年中國新建建筑量是驚人的,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里,我們幾乎天天都能看到正在一點點“長高”的新建筑物。也許很多人還在為了所謂的快速發展而欣喜,有多少人想過這些建筑的壽命?平均30年的建筑壽命的消息給我們每個人嚴重一擊。30年的背后,中國建筑真正的“短命”原因在哪里?
英文版《中國日報》4月6日報道,每年中國消耗全球一半的鋼鐵和水泥用于建筑業,產生了巨大建筑廢物,現在政府號召房地產開發企業提高建筑質量,將目前30年的建筑平均壽命延長至100年。
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在第六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上說我國是世界上每年中國建筑4.38-0.02-0.45%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國家,每年20億平方米新建面積,相當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鋼材,而只能持續25-30年。如此短壽的建筑將每年產生數以億計的建筑垃圾,給中國乃至世界帶來巨大的環境威脅。我國建筑垃圾的數量已占到城市垃圾總量的30%~40%。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司長表示政府的盲目拆遷和國內房屋自身的建筑質量問題一直是中國建筑業面臨的一個難題。
2009年7月全國30多個省的90多個城市中的180多個建筑工程接受了質量檢查,結果顯示96.1%的建筑工程合格。相比中國的35年平均建筑壽命,發達國家建筑,像英國的平均壽命達到了132年,而美國的建筑壽命也達到了74年。
中國建筑壽命短不是偶然的,有三大原因,一是質量原因,2009年中國不斷出現的“樓歪歪”,“樓脆脆”等建筑質量問題,就是證明,這說明我們對建筑質量的監控與責任追究是失落的;二是規劃原因,在一些城市的規劃中,往往是一個官員一規劃,最后規劃成鬼話,這樣必然導致建筑建了拆,拆了建,這說明我們對城市建設規劃缺少尊重意識,缺少法制意識;三是政績原因,一些地方官員把建設新高樓大廈作為政績工程來抓,這樣必然導致,一些本來還可以改造使用的建筑被推倒重來,同時,一些地方官員也把房產開發經濟當作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必然導致一些建筑建的快,拆的猛。
建筑壽命短的危害多多,有建筑垃圾的危害,短壽的建筑將每年產生數以億計的建筑垃圾,給中國,乃至世界帶來巨大的環境威脅。有對人民幸福信心的危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司長告訴記者政府的盲目拆遷和國內房屋自身的建筑質量問題一直是中國建筑業面臨的一個難題,這個難題威脅著一個社會的幸福指數,比如我們現在商品房建筑的70年使用期限,可說明如此短暫,我們怎么使用?比如拆遷中的賠償問題,等等;同時,也有一個國家建設的秩序問題,我們中央提出不折騰,而建筑拆建迅速就是折騰,折騰工程勞民傷財,危害社會秩序。
仇保興,住建部副部長在第六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上說我國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國家,每年20億平方米新建面積,相當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鋼材。我想,如果我們能夠把這些水泥和鋼材用于其他建設,那么,我們應該有多少水利工程,多少鐵路呢?相關資料證明,一些發達國家建筑壽命很長,像英國的平均壽命達到了132年,而美國的建筑壽命也達到了74年。看來,我們中國建筑不但應該有數量,更應該在質量上向發達國家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