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土地供應不足 隱喻2007年房價上漲?
顧云昌(顧云昌博客,顧云昌新聞,顧云昌說吧)提醒記者,對二級市場真正具有參考意義的是土地開發量,在開發商囤地情況普遍的前提下,大量土地供應并不有效,這尤其體現在2004年“8·31”之前供應的土地上
隨著備受關注的廣渠路36號地名花有主,2006年北京市土地交易的大戲也幾近尾聲。歲末,有關統計數據相繼出爐,其中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北京出讓的房地產開發用地(不包括經濟適用房用地)面積總計為1031公頃。其中含住宅商品房性質的土地面積為918.5公頃,商業、金融、辦公和公建等性質的用地為112.5公頃。而北京2006年度土地供應計劃中,住宅商品房用地為1600公頃,商服用地300公頃,實際土地供應量僅為計劃的54%。
聯系到北京市不斷上漲的地價和房價,各路房地產業內人士均發表類似觀點,土地供應量不足是導致房價上漲的重要原因。而2006年土地供應的巨大缺口,將直接導致2007年房價的進一步上揚。
土地供應不足
實際上,土地供應不足的情況并非出現在今年。有關統計顯示,2005年,北京計劃供應的住宅商品房用地為1750公頃,商服用地550公頃。而實際成交的房地產開發用地僅為554公頃,不到計劃的四分之一。
對比今年與去年的情況,盡管供應量有所上升,但在中國房地產研究會秘書長顧云昌看來,缺口依然很大。“即便供應量有所上升,但與實際需求之間的距離還比較遠。”顧云昌表示。
顧云昌提醒記者,對二級市場真正具有參考意義的是土地開發量,在開發商囤地情況普遍的前提下,大量土地供應并不有效,這尤其體現在2004年“8·31”之前供應的土地上。
北京國土局公布的土地供應和開發利用情況顯示,自2004年1月到今年6月,北京共出讓712宗地塊,項目用地總計為5775.11公頃,規劃建筑面積7866.42萬平方米。其中,已經完成開發的669.77公頃和正在開發建設的2258公頃,余下2947.34公頃土地尚囤積在開發商手中。
顧云昌稱,2004年是北京市土地市場的拐點。對比2003年,2004年的土地開發量下降了30%,而2005年較2004年又下降了40%。連續兩年的下降,令今年土地供應量的小幅度上升顯得微不足道。
作為前任中國房地產協會副會長,顧云昌建議北京市政府進一步加快土地整理儲備供應的腳步,此外更重要的是盤活開發商手中的存量土地。
就盤活存量而言,北京市政府似已有所準備。市國土局局長安家盛向記者表示,政府已經對全市閑置用地進行清盤。重點清查的對象為“8·31”過關項目。
鑒于目前距離“8·31”大限已超過兩年時間,因此開發商在大限前囤積的土地,如仍未進行開發,已完全可以認定為閑置土地。不過安家盛也表示,究竟如何處理這些閑置土地,政府尚未下最后決心。
房價漲勢依舊?
在土地開發量逐年下降的情況下,中原地產華北區域董事總經理例文杰預計,2007年上半年,可供上市銷售的房屋套數供應將持續下降。而這將直接導致房價的進一步上漲。
對比于2003年的市場情況,顧云昌向記者表達了類似的觀點。顧云昌表示,2003年北京市土地供應量和開發量較大,使整個市場的供求關系平衡,因此該年度北京市房價表現出穩定。但從2004年開始,土地開發量持續萎縮,而整個市場的需求量則持續旺盛,導致三年來市場供求關系的失衡,房價亦自2004年開始迅速上漲。
土地供應減少,地價上漲,房價上漲,似乎已經成為北京房地產市場的一個惡性循環。聯系到剛剛結束的幾次土地出讓,上述規律表現得尤為明顯。金地集團以報價第二的身份中標四惠橋東北側地塊,樓面地價超過7000元/平方米。按照該成本計算,業內人士預計該項目最終售價將達到15000元/平方米。
4月,北辰實業以11.5億奪得29.41萬平方米的溫泉鎮地塊,樓面地價達到4863元/平方米,周邊項目銷售價格目前在5200元/平方米至6500元/平方米左右。
不過,從廣渠路36號地的土地招標情況來看,政府自源頭開始調控地價,以此來制約房價的決心已經很明顯。廣渠路36號地最終由報價第5的北京市城開、城建聯合投標體中標,在城開城建的標書中明確寫到,該項目未來的意向銷售價格為9500元/平方米。而廣渠路周邊項目目前的售價基本都在12000元/平方米以上。
然而,廣渠路36號地的招投標畢竟屬于個案,在剛剛結束的《財經》年會上,SOHO中國總裁張欣表示,要想房價降下來,最根本的是保證土地供應的大量產出。
而另一位業內專家補充表示,在加大土地供應的基礎上,還必須盤活存量,才能夠保證土地開發量的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