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房子會不會倒?”你買房時會問這種問題嗎?
自從上海出了一幢13層的“樓脆脆”,尚未入住便已整體“栽倒”,今后這類涉及房屋安全的問題可能會引起更多購房者的高度重視。
理財周報記者趕到上海閔行區蓮花南路羅陽路口的蓮花河畔家園門口時,整個樓盤前的道路依然被隔離封閉,樓盤大門緊鎖,門口站著巡邏的警察。據附近居民劉女士反映,警察實行的是24小時值勤。
6月27日的凌晨5點30分左右,蓮花河畔家園小區內的6號樓在一分鐘內整體倒塌,導致一名工人死亡,由于此樓尚未竣工交付使用,因此沒有造成居民傷亡。
7月3日,上海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調查結果稱,房屋傾倒的主要原因是“緊貼7號樓北側在短期內堆土過高,最高處達10米左右。
與此同時,緊臨大樓南側的地下車庫基坑正在開挖,開挖深度達4.6米。大樓兩側的壓力差使土體產生水平位移,過大的水平力超過了樁基的抗側能力,導致房屋傾倒”。調查結果稱,原勘測報告經現場補充勘測和復核,符合規范要求;原結構設計經復核符合規范要求。大樓所用PHC管柱經檢測質量符合規范要求。
“樓脆脆”背后的梅都地產
該樓盤的開發商是上海梅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理財周報記者查得的工商資料顯示,該公司成立于1995年底,注冊資金800萬元,后于今年3月31日增資,注冊資金1800萬元,注冊地點為上海市閔行區莘朱路968號,目前股東共有24人,法定代表人張志琴。
總建筑面積80200平方米的蓮花河畔景苑,總投資額為1.88億元。梅都房地產的自有資金僅占項目10%。而今年3月份,國務院對開發商自有資金比例的規定是不得低于35%。
理財周報記者查閱該公司的資質,發現上海梅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資質證編號為滬房地資(閔行)108號,資質等級為三級,資質發證日為2000年10月1日,有效期至2004年12月31日。
倒塌樓盤的建設方眾欣公司則由三個自然人股東組成,三人分別是張耀杰、夏建剛和陸曉云。三人分別出資1890萬元、105萬元和105萬元。其中,張耀杰也是梅都公司的股東。
而在眾欣公司背后另有實力雄厚的關聯公司。該公司名為上海迅豪置業有限公司,是梅隴鎮下屬的鎮辦企業,其創立初期大股東是梅隴鎮征地事務所,法定代表人闕敬德,張志琴也是股東之一。
闕敬德曾任梅隴鎮鎮長助理、征地所所長。搜房網一位對地產界有相當了解的高管向理財周報記者透露,闕敬德擔任了多家企業的法人代表,其中包括梅隴鎮人民政府直接投資的閔行區曹行倉庫、上海梅隴實業總公司,由這兩家公司直接或間接投資的上海梅隴資產投資經營有限公司、上海菲豪實業有限公司和上海梅隴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以及由梅隴征地服務所直接或間接投資的上海迅豪置業有限公司、上海梅隴震美經營部、上海海迅置業發展有限公司。這些企業的注冊資金總計超過8000萬元。
“針對媒體所關注的梅都房產公司多名股東系政府工作人員等問題,相關職能部門調查工作繼續進行,有結果后將及時向社會公布。”上海閔行區新聞辦公室主任陳志強向理財周報記者表示。
上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陳啟偉表示,隨著事故原因的公布,調查工作將轉入事故責任調查。對事故涉及到的責任人員,不管涉及到誰,都將嚴格追究責任。
業主驚嘆“房不勝防”
理財周報記者從網上房地產了解到,蓮花河畔家園目前已暫停銷售。數據顯示,事發的蓮花河畔家園總套數共629套,已售出489套,已登記總套數407套,目前可售套數為140套。該樓盤累計合同均價為14297元。
目前,閔行區相關部門接待購買蓮花河畔景苑的業主咨詢工作仍在進行中。據了解,截至7月2日下午16時,在6天中,相關部門總計接待了418戶。
倒塌的7號樓8樓的一名業主向記者反映,“我當初以每平方15050元購買了蓮花河畔錦源6號樓8樓靠河一側的一個單元,是非常好的景觀房。另據我在網上查得的資料顯示,‘蓮花河畔景苑’在2007年曾獲上海建設部門頒發的‘文明工地’稱號,隨后又通過了上海市安監部門的質量檢測而獲得預售資格,這說明在工程質量方面有一定的保證。”
“可現在看來,什么景觀房啊、文明工地的,都是極不靠譜的,簡直是‘房不勝防’,”該位女士仍然怨氣難消,“現在我想先聽政府的表態,再考慮是否退房,以及如何保護自己的利益。”
上海君悅律師事務所律師許海波在接受理財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倒塌樓的業主要求退房成立,可以要求開發商返還首付款并賠償違約金。但因房價上漲而產生的差價補償很難得到法院支持,由于房屋交付日期在明年5月份,屆時房價情況目前尚不得而知。”
鋼結構房最抗震
據建筑學教授李殿榮介紹,目前市場上民用住宅最常見的建筑結構形式主要包括鋼結構、框架結構和磚混結構。鋼結構房抗震能力最好,框架結構其次,磚混結構最差。
記者了解到,房子的牢固性除了和建筑結構形式有關外,還與戶型有著很大的關系。李教授稱,躍層、復式和錯層戶型的房子雖在居住的舒適和美觀上有著平層無法比擬的優勢,但從抗震上講,平層房抗震性最好。
不過專家表示,業主并不容易發現房子的安全性問題。“即便請專業驗房師驗房,一般只能局部發現房子的質量問題,房子的地基、結構是否存在問題,需進行破壞性實驗。但一些嚴重的情況從外觀也可發現。”中國驗房師管理協會分會秘書長李玉榮告訴記者,“如果房子地基、主體結構存在問題,對入住者形成安全隱患,主要表現在地面、墻體有大的裂縫,且裂縫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長大’。”
塌樓事件后,業主們在物業安全方面的神經也會繃得更緊,若遇到住宅旁邊有其它在建工程,肯定會比較擔心。
中山規劃設計院副總建筑師何永泉對此向記者解釋稱,在樓宇結構安全方面,若是在距離樓宇很近的地方修路、挖水坑、挖地基,肯定會對樓宇造成一定影響。不過,這個“很近”是指超出了安全距離。而安全距離則要依據每個地方的地質條件、地面構造才能判斷出來。
山景房、江景房存安全隱患
買房者陳先生和陳太太希望,樓盤所在地有大片的樹林和水,辛苦一天走進小區,可以聽到清脆的鳥鳴,看到蕩漾的湖水。他們的女兒說,“只有這樣的房子,才能給人美妙的想象。”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已有不少購房者走過“居者有其屋”的初級階段,擇居的標準已上升到舒適和健康等“宜居”的精神層面,江景房行情也因此水漲船高。
徐匯區緊臨黃浦江的中海瀛臺·江域,雖房價已達每平米2.4萬元,但售樓人員告訴理財周報記者,該樓盤今年3月以來已銷售了400多套房子,數種戶型的房屋已經售罄。“閔行那幢樓房的倒塌對我們沒有任何影響。”他頗為肯定地說。
因此,上海閔行羅陽路的樓盤在促銷時也一定少不了會強調挨著河邊。現在在大多數人的買樓經歷中,只要沾了水,不管什么江景、水景的,這個樓盤就即身價倍增,受到購房者的追捧。
地震專家晁洪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所謂湖光山色房,從防震減災的角度看,其背后隱藏著極大的安全隱患。有的房屋建在山頂、陡坡、水庫等附近,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這些地方地基不穩,地質災害多發,容易發生滑坡、滾石、地基坍塌等災害性事件。
晁洪太進一步解釋說,建房應避開山頂、陡坡、湖泊、水庫、河岸、回填土區等,而目前房地產商熱炒的依山傍水、回歸自然等概念,也應當引起消費者及相關管理部門的注意,在規劃審批環節堵住隱患。
“如果連起碼的安全都沒有保障,又何來山水之樂?”晁洪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