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錢衛華)本市首部《農村民居建筑抗震設計施工規程》地方標準已由市質監局批準發布,將于7月1日起實施。記者昨天從市質監局獲悉,今后京郊新建的一、二層農村民居建筑抗震設防烈度將普遍達到8度,按標準建房的農民將獲政府補貼。
據介紹,本市屬于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的地區,其中密云、懷柔、昌平、門頭溝為7度地區。一旦遭遇到這樣的地震作用,房屋墻體與屋架應不致倒塌,且不會發生危及生命的嚴重破壞。但目前京郊農村民房的建造基本處于無序狀態,建房多數為個人行為,并未考慮抗震設防要求。這樣,一旦本市發生較強地震,農村建筑將因缺乏抗震能力而造成重大損失。
按照使用要求、材料及施工方式,農居建筑分為兩類,其中I類農居設計使用年限可達50年,采用的結構和材料均較好;II類農居主要針對經濟相對不夠寬裕的農村居民,房屋設計使用年限為30年。
該標準將農居分為磚結構、砌塊結構、木結構、石結構及輕鋼結構,并明確規定了各類型房屋的適用高度、選材、抗震措施及施工要點等,比如木結構房屋只能建一層等。
據悉,今后,新建各類結構的農居不論私房或公房都要按照統一的抗震設防烈度建設。為鼓勵京郊農民按照新標準建房,政府已出臺相應獎勵機制。凡是按抗震標準和節能標準建房的京郊農民,都將得到一定補貼。
鏈接:烈度
烈度指地震發生后,建筑物受破壞的程度。目前,我國地震烈度由弱到強劃分為從1度至12度。此次汶川地震最高烈度達11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