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河南省居民購買首套自住商品房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的,首付款繳納比例可由30%降到20%;購買普通商品房的,可按定比例減免房地產交易契稅。幾天前,河南省政府在全省經濟運行電視電話會議發布這條消息后迅速引起了業界關注,這幾條被業界稱為“暖市”的地產新政究竟能不能幫助當地樓市走出低迷?
樓市低迷,政府應否救市?
事實,據記者了解,自2008年2月始,鄭州各大媒體的樓盤促銷廣告已開始猛增,從買房送精裝修、送家電、送家具、送停車位,到交1萬抵2萬、交5萬抵8萬、3萬元購房基金月月送,直至“三年包租”、“租金收益當場返還充作首付款”,再到后來6月份開始的“特價房”熱,鄭州市開發商變相降價的促銷手段層出不窮。
市場的低迷,直接導致部分房地產開發商資金鏈的緊張。8月1日,鄭州市統計局公布的鄭州市50家重點房地產企業今年半年開發與銷售經營情況專項調查數據顯示:半年有24%的企業資金來源“緊張”。
就在開發商憧憬“金九銀十”到來之時,央行反而念起了“緊箍咒”。8月27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聯合銀監會發布了《關于金融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要求各金融機構嚴格商業性房地產和土地出讓貸款管理。
有關專家分析認為,這意味著政府在進步規范房地產市場,進步加大對于房地產行業的調控,將推動房地產市場有序發展。同時也有利于銀行防范金融風險,保證經濟穩定發展。
早在部分地區樓市出現低迷的今年半年,關于政府是否應該出手救市的爭論就已經沸沸揚揚。這其中,河南省房地產業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進京曾以商會的名義起草報告,提交給鄭州市政府和河南省政府,呼吁政府盡快救市。趙進京認為,房產滯銷,有價無市將導致部分企業資金鏈緊張,資金鏈旦斷裂,會帶來系列負面的影響,例如大批相關行業的工人失業、投機資本趁機流入等。房地產納稅是政府財政的主要來源之,這個行業的萎縮也會引起政府的擔憂。
與此相反,反對政府出手救市的專業人士則認為,房地產行業進入震蕩期符合產業發展規律,現在的震蕩恰恰為行業的調整提供了機會。些開發商因成本增加、利潤減少、資不抵債而退出,或被兼并重組,另些開發商則更強,市場更加規范。
在《廣州日報》7月份的項對“政府應否出手救市?”的民意調查中顯示,穗、京、滬、深四地總體有38%市民認為,“樓價還沒跌至合理水平,政府應加大整治力度”,而19%的市民則認為“房價應由市場調節,政府不應干涉太多”,僅有22%的市民表示“政府應出手救市,穩定市場”。在持“救市”觀點的人群中,認為政府最應該采取的措施首先是構建多層次、滿足不同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保障體系。
專家:樓市政策不能“治標不治本”
就是在降聲片的形勢和救與不救的爭論之中,河南省等地方政府的樓市新政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據了解,河南省此次出臺的政策包括:各商業銀行可對首套商品房購買者實行最優惠利率;凡是購買首套經適房的,將免除房地產交易契稅;購買首套普通商品房可按定比例減免房地產交易契稅;今后購買首套自住商品房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的,首付房款比例由目前的30%調減為20%;最高貸款額度根據各市房價情況適當提高,貸款期限可延長到20年至30年;對于住房公積金,只要交付人購買住房不出省,就可異地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買房。
河南省政府稱,出臺這些政策目標是為防止房地產銷售持續回落,讓購房者得到更多實惠。
對于地方政府的這些政策,專家又有著怎樣的評價呢?
力挺政府救市的河南省房地產業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進京認為,政府的這些政策在短期內會緩解低迷的市場氣氛,應該能對房產銷售起到定的促進作用。然而這些政策治標不治本,不可能從根本解決高房價和低購買力的矛盾。他希望政府盡快出臺更加理性和科學的房地產業政策,能夠讓大多數消費者買得起房,指導房地產市場更加健康地發展。
趙進京說,從經濟發展的綜合高度來看,現在我國房地產市場混亂的根本原因是供給結構的不合理。他認為,理想的供給結構應該是:中檔住房占市場的50%左右,高檔住房和低檔住房各占20左右。政府應該出臺攬子科學的引導政策,而不是盲目的管、控房地產市場。現在的房價之所以高是市場化運作的必然結果,就算政府控制房價,可是開發商的成本放在那兒、市場經濟的規律放在那兒,就算房價降幾個百分點,靠工資收入的絕大多數人群還是買不起。
“在沒有政策引導和政策優惠的前提,開發商當然會選擇成本高但利潤也最豐厚的商品住宅,這也就是為什么廣大群眾都覺得房價太高買不起的主要原因。”趙進京說,“中等收入階層占總體國民的比重最大,他們才是房地產消費的主力軍。如果政策能夠引導部分開發商在限地價、限房價的基礎,建設適當規模的低利潤半市場化的中檔住房,那么就能徹底解決大部分中等收入階層的買房難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