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之道待解
自從開始融資后,京東商城便步入快速成長階段。2009年其營業額接近40億元,2010年達到102億元,2011年為212億元。
然而,銷售額的增長并沒給京東商城帶來盈利,反而讓京東商城陷入了一個“融資-擴張-再融資”的怪圈。這些年,京東商城一直以犧牲利潤的代價來打擊競爭對手并擴大市場份額,而運營資金和物流等方面的投入都靠融資。
然而,進入2012年,投資環境和行業生態正在發生變化。
一是經濟環境的影響。在經歷上一輪電商投資泡沫后,目前資本對電商企業漸趨謹慎。如凡客誠品去年沖刺上市告敗后,目前開始轉向尋求盈利,以再次沖刺上市,背后的真實原因便是資本市場對電商企業的估值體系發生了變化,開始看重電商企業的造血能力。在這種背景下,目前造血能力仍顯不夠且估值已高的京東商城要尋找新的融資者已越來越難。
面對資本壓力,劉強東開始尋求“模式破局”,不斷地擴充品類,從3C數碼到小家電、大家電,再到日用百貨、食品飲料、圖書音像,能變現的品類都搬到了京東商城上來。
9月28日,劉強東通過郵件告知京東商城的高管,要求明年提高效率扭虧為盈,并且對一些項目做適當收縮。
據接近京東商城的人士透露,亞馬遜自創立以來,毛利率始終保持在20%,同時規模仍有約40%的年增長率,而京東商城目前毛利率只有5.5%,這讓劉強東必須尋找自營業務之外的收入。“京東商城內部已經確認,盈利需要依靠平臺。”
但京東商城的POP平臺業務卻備受爭議。此前多位京東商城POP平臺商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抱怨,該平臺存在強迫商家參加促銷,鎖死后臺禁止商家修改價格的行為。如在“雙十一”促銷時,阿芙就因不滿京東強制修改價格,從京東商城撤店。種種不利的消息,給京東商城POP平臺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從此次4億美元的融資金額可以看出,此次融資是上市前最后一輪融資,以便做最后的沖刺。
不過,劉強東之前一直打造的“中國亞馬遜”概念,目前并未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同。在盈利模式和市場份額都面臨挑戰時,劉強東需要給資本市場一個全新的概念和故事,以便重新獲得認可。而新的概念和故事,或許要看劉強東如何讓深陷融資與擴張怪圈的京東商城破局:破局成功,新的概念或許會水到渠成;反之,可能在怪圈中越陷越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