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網上網下聊天千萬別提“價格戰”這幾個字,只要說出這幾個字那就說明你是外行,被京東劉強東忽悠了!
8月14日上午,劉強東突然在個人微博上宣布,京東商城大家電三年內零毛利,所有大家電保證比蘇寧、國美連鎖店便宜至少10%以上。次日一早,京東商城部分產品降價,國美、蘇寧迅速跟進,家電零售業的價格戰爆發。價格戰進入第二天,消費者就意識到這是場“營銷騙局”。一淘網數據顯示,京東商城僅6%大家電產品降價,但有2099件商品悄然漲價。有不少消費者發現,京東很多打折熱銷的商品顯示“無貨”,網上標價也并未像劉強東宣稱的那樣“比蘇寧、國美便宜10%”。
劉強東挑起的這場“史上最慘烈”的電商價格戰,雖然賺足了公眾眼球,但此役既無效用、也無品位,還破壞了家電零售行業正常的經營環境,也惹得各類媒體的總編覺得頗為惱火,痛批劉強東是無奸不商,不知道失人心的京東還咋得電商天下。
總編稱劉強東正淪為商業社會中的垃圾
鬧劇般的價格戰,究竟為京東商城帶來了什么?迅速擴大了銷量和市場份額嗎?沒有。贏得了消費者的好感和信任嗎?沒有。提升了投資者財務回報嗎?沒有。推動了行業效率進步嗎?也沒有。當然,也許短短幾日還看不出效果,但可以預見,這場鬧劇很快會偃旗息鼓,唯一的價值,就是暴露出京東商城的浮躁與投機。
投資者報副總編輯張京華直言不諱地撰文稱,“劉強東正淪為商業社會中的垃圾”。所謂垃圾,是指廢棄無用、破爛骯臟之物,處理不當會破壞環境。劉強東挑起一場“史上最慘烈”的電商價格戰,雖然賺足了公眾眼球,但此役既無效用、也無品位,還破壞了家電零售行業正常的經營環境,稱其“垃圾”并不過分。
劉強東和他背后的資本,因追求短期股權增值而迷失。在“我們除了有錢什么都沒有!往死里打吧!”的鼓噪下,在“對賭協議”的脅迫下,劉強東發動了這場價格口水戰,一會兒放狠話要打對手的“命根子”,一會兒擠兌對手是“擦鞋的”,當要真刀真槍的降價時卻愚弄顧客。恍然間,真分不清他是商業領袖還是市井無賴。
電商也是商!難道真是無商不奸?
《精品購物指南》總編輯張書新在其微博對劉強東挑起的“價格戰”也頗為“困惑”。“本來對那家電商的價格很有信心,這兩天商戰中認真關注,發現他們的價格隨意的很!早上一款手機htc標價3288,晚上竟然3988了!電商也是商!難道真是無商不奸?”
事實上,劉強東的奸“商”早已顯露出來。業界公認劉強東是個利用社會化媒體的大師,他此前多次在微博上先放言、再辟謠;先退出、再原地滿血復活,一再嫻熟地引導了輿論和公眾關注。而這一次也是大獲全勝,話說別的廠商即便真實要降價,還要去報紙上買版面打廣告;而劉強東卻往往只用一組微博,就能贏得諸多媒體比廣告版貴得多的新聞版版面,而且還是頭條。據說很多做營銷的大師都說他做CEO明顯屈才了,圈內記者去年年底給他頒發的那座“金噴壺獎”,某種程度上真正體現了他超前的傳播素養和技藝雙修的公關實力。
飛象網總裁項立剛面對劉強東的做法已經心灰意冷,“搞個騙術,所有媒體都跟著吆喝,做了十幾年媒體,發現媒體是真正的傻子,商業模式越弄越變態,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再不做了。”很顯然,劉強東此次有些“玩兒大”了,說“傷了媒體的心”其實事小,實際效應是劉強東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宣告成為媒體的“公敵”。
失信者,終必亡;失人心,咋得電商天下?
京東挑起價格戰后,21世紀經濟報道資深記者郎朗簡單估算下劉強東這次“成功”的微博營銷的成本,“N條微博(0元)+微訪談一次(6萬元)+一次新聞通報會(估計1萬元),7萬元換來的是號稱3億元的當天銷售額,以及近8000萬的微博訪問量,還有對手市值一度蒸發50億元,這是一次奇跡啊,但是在失信后可能導致幾十萬次的投訴和更多忠誠用戶的流失。”贏了價格戰,卻失去人心,也許這是劉強東沒有算計到的。
如今的電商營銷是把客戶當傻子來調動,但是他們只會越來越精,即便不是越來越精,對很多炒作刺激和價格優惠的閥值也會越來越高,這是電商企業必須要警醒的趨勢。可惜,劉強東愚蠢到了以犧牲利潤和資本為手段,盲目殺價,用“賠錢賺吆喝”的方式取悅消費者。不僅如此,在投資人的壓力下,劉強東失去了對理念的堅守,在對消費者的愚弄中失去了商人的信譽,在謾罵式的口水仗中失去了企業家的品德。
就像投資者報副總編輯張京華所言,“其實,不論京東商城,還是蘇寧、國美,高速發展都來自于供應鏈管理、IT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這種創新本該堅持下去,但現在,卻因劉強東的短視而岌岌可危。”從最近幾天劉強東的言論看,不思悔改的京東繼續堅持奸商的伎倆,也只能最終淪為商業社會中被淘汰的垃圾。(馬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