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隨著人均收入的提高和城鎮化速度的加快,消費的不斷增加是必然的趨勢。按理來說,在這樣的光明前景之下,零售業應該是一派欣欣向榮的大好春光。不過,事實情況是,在網購業崛起的陰影之下,零售業的低迷已經顯而易見了。
從網絡購物最新數據來看,今年第三季度中國網絡購物市場規模達到1900多億元,比上一季度增長11.5%,同比增長了73.4%。第三季度正值暑期及“金九銀十”前期,各大線上零售網站展開了大規模優惠促銷活動,京東商城、當當網、蘇寧易購、淘寶商城正面交鋒,推動網絡購物市場交易增長迅猛。
相比之下,傳統的零售業卻顯得乏善可陳。今年年初以來,中國零售業已密集面臨各類發展危機。向供貨商收取高額通道費引發推高物價的指責,以及產品質量問題、價格混亂等,給整個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困惑。傳統零售企業內部的盈利壓力也在增大。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營業費用占比上升使零售企業整體經營利潤率出現回落。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一項調查預測,隨著網購等新業態加入競爭,或可能改變目前中國零售業“中型企業多,大型企業、小型企業少”的行業格局。調查顯示,中國5%的百強企業已開展網購平臺且運行良好,49%的企業已開展網購但面臨困難,36%的企業已開始計劃進軍電子商務,只有10%的企業表示對網購平臺持觀望態度或暫時不打算涉足。
短期內仍是相輔相成關系
前一段時間民營書店倒閉的消息不少,分析這些書店倒閉的原因,就是網上購物、網上買書的興起,這是一個繞不過去的檻。零售業的情況多多少少有一些類似。面對洶涌而來的網購大潮,網購業的興起對于傳統零售業是不是能夠形成致命的打擊呢?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互聯網專家劉興亮表示,短期內尚不能用“打擊”來下定論。
劉興亮:我覺得網購業的興起在傳統零售業來說,短期內還不能用“打擊”這個詞,更多的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但是從長遠來看,網購一定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北京這幾年網購在整體零售業所占的比例每年在逐步升高,長期看肯定會有一個比較大的沖擊。但是短期來看,應該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系,但在個別容易形成沖擊的領域,還是有一些很大的作用力,比如書籍這樣的領域受到的沖擊會比較大。但是在整體的零售業盤子來看,在我們能夠看到的短期內,它還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標準化產品受沖擊大
對于短期內的相輔相成關系,劉興亮認為,目前看網購在整體零售業中所占的比例還是小,還是個位數,更多的是對零售業的一個補充。從整體的盤子來看,很多用戶會在網上形成一些體驗或評價體系,更多的去互動,促進網購在某一些領域比企業做得更好。但是在一些比較細分的領域,傳統零售業會受到網購業比較大的沖擊。
劉興亮:例如書籍,因為這個產品是非常標準化的,產品越標準化,可能會受到的打擊就越大。因為不論在這個店或是那個店還是在網上,我們看到的都是一樣的,很標準化,在哪買都是一樣的,包括網上各方面的成本在減少,所以可以拿到一個比較低的價格。但是整體零售業中還是有很多產品不是標準化的,這些產品要受到沖擊會晚很多。
網購業或改變零售業格局
接下來網購的興起會怎么一步一步侵入到傳統的零售業當中,甚至改變中型企業多,大型企業、小型企業少的行業格局呢?劉興亮表示,零售企業之所以會形成中型企業多,大型、小型企業少的格局,首先是因為中國地廣物博,要形成一個全國性的占壟斷地位的零售集團還是很難的。其次,零售業有一個比較高的門檻。但是在網購興起以后,這兩方面都會有一個更好的衍生。
劉興亮:由于互聯網在時間和空間上所具有的突破性質,要形成一個全國性的大的零售集團相對來說比以前要容易一些。再向下衍生,比如像淘寶這樣的,在網上開個店,成本低,比以前降了很多,所以小賣家現在遍地都是。從這個角度來說,互聯網幫助零售業能夠向高端和低端發展,未來會改變這種中間多,高端和低端少的格局。
傳統零售業商家將成網購業主體
此外,劉興亮指出,接下來傳統零售業涉足網購業,是必須邁出的一步。
劉興亮:首先,互聯網會改變我們工作、學習、生活各方面,它已經使得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和習慣逐步被改變。作為零售業來說,必須要適應這樣的改變,因為用戶花在網絡上的時間越來越多,零售業要敏銳地捕捉到用戶的變化,隨之讓自己的商業生態也發生一點變化。
劉興亮表示,傳統零售業一旦涉足網購業,在我們能夠看到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網購業的主體會是傳統零售業。
劉興亮:他們會占到其中一個很大的比例。以前完全沒有在商業平臺涉足的這些人,比如互聯網行業的人,他可能會短期內得到一些爆發,但是未來占據這個很大的比例的,我覺得還是以前在這個領域里從事了很多年,商業生態體系的這些商家。
劉興亮認為,他們的優勢是懂生產、懂物流、懂存儲、懂供應鏈管理、懂社會服務,唯一可能不懂的就是新興技術,但這個技術只是其中的一環。
劉興亮:如果是說我們要有五個手指的話,可能技術只占其中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