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政治、戰略、發展多個維度,對維護食品安全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提出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加快建立科學完善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政治智慧、政治擔當和人民立場、人民情懷。作為食品安全監管的專責部門,務必要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將“四個最嚴”要求貫穿于“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全過程,牢牢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一、堅持“四個最嚴”理念,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中華民族未來。我們要從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戰略高度,堅守初心、勇擔使命,把“四個最嚴”
要求落實到食品安全監管的方方面面。
第一,堅持“四個最嚴”、確保食品安全,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大事。我國13億多人,每天消費的食品多達20億公斤。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民食品消費正在由數量型向質量型升級,大家不再滿足于“吃得飽”,更要“吃得好”。優質安全的食品是人民對美好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抓好食品安全工作,對維護人民群眾食品安全利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大意義。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我國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人民群眾飲食安全得到基本保障,食品安全形勢不斷好轉。但是,不同領域、不同地域的食品安全供給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嬰幼兒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問題、肉制品中的瘦肉精問題、白酒中的塑化劑問題、蔬菜中的農藥殘留問題、保健食品中的假劣問題等等,無不重創了人民群眾的消費信心。“明天我們還能吃什么”這個世紀之問正在拷問每個執政者的初心和使命,也影響了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建設。我們應當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食品安全監管作為重大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急民所需、思民所盼,真正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幸福。
第二,堅持“四個最嚴”、確保食品安全,是助推湖南高質量發展的大事。湖南自古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湖廣熟,天下足”,稻米、生豬、水產品、茶葉、柑桔等農產品的產量位居全國前列,食品、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超過千億,成為我省的傳統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支柱產業,涌現了諸如唐人神、加加、旺旺、長康、果秀等一大批知名企業和知名品牌。產業要發展,安全是前提,質量是保障。我省食品產業基礎是厚重的,因為它植根于三湘四水的豐阜物產;同時食品產業的生命又是脆弱的,一旦在食品質量安全問題上有個風吹草動,往往就會給企業以致命一擊。湖南要實現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從“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的跨越,食品安全是必須邁過去的一道“坎”。我們應當站在經濟發展、產業升級的全局高度看待食品安全問題,大力實施質量強省戰略,切實提升食品質量安全水平,為湖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安全保障和產業支撐。
第三,堅持“四個最嚴”、確保食品安全,是考驗政治擔當執政能力的大事。基于當前食品安全嚴峻復雜形勢,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明顯短板,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交代,是對我們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從這個意義上講,讓人民吃得放心,是義不容辭的政治擔當,更是刻不容緩的政治使命。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就是要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保障人民群眾食品安全放在首位,以維護和促進公眾健康為目標,從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入手,大力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校園食品、農村聚餐、保健食品、餐飲食品等安全監管,以實際行動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落實“四個最嚴”要求,精準把握食品安全監管的著力點、關鍵點、落腳點今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先后發布了《地方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等多部食品安全新規,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新思想新戰略新理念。要堅決按照“四個最嚴”的要求,認真貫徹執行《意見》《規定》,精心謀劃、精細部署、精準施策,嚴把食品安全的每一個關口、每一道防線。
(一)建立“最嚴謹的標準”,不斷提升食品質量安全水平。標準是安全的基石,“沒有高標準就沒有高質量”。在這方面,要堅持“缺標制標、低標提標、對標達標”,為食品安全監管和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一是要加快制標。根據《意見》要求,加快制修訂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食品污染物、致病性微生物等食品安全通用標準,制修訂產業發展和監管急需的食品安全基礎標準、產品標準、配套檢驗方法標準,完善食品添加劑、食品標簽、食品相關產品等標準,到2020年基本建立與國際食品法典接軌的食品標準體系。
二是要著力提標。加大食品安全標準解釋、宣傳貫徹和培訓力度,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準確理解和應用食品安全標準,維護食品安全標準的強制性。在此基礎上,引導企業和行業組織制定并實施高于強制性標準的企業標準、團體標準,充分發揮食品安全標準在保障食品安全、促進產業發展上的基礎作用。三是要推動達標。學習借鑒西方發達國家食品安全標準治理的先進經驗,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分門別類編寫我省優勢農產品加工標準《服務指南》,吸納國外先進標準和國際標準成果,引導生產經營者開展對標達標活動,不斷提升我省食品生產經營的標準化水平。
(二)實施“最嚴格的監管”,著力構建食品安全現代治理體系。
安全食品既是“產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務必堅持問題導向和底線思維,切實強化安全監管工作,為食品安全建立一道嚴密的“防護網”。一是關口嚴防。建立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鏈條、全流程的閉環監管體系,嚴把產地環境安全關、農業投入品生產使用關、糧食收儲質量安全關、食品加工質量安全關、流通銷售質量安全關、餐飲服務質量安全關等6道關口,堵塞漏洞,防范風險,確保群眾“菜籃子”“米袋子”“油瓶子”的質量安全。二是過程嚴管。圍繞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開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攻堅行動,組織實施“十二大行動”,即風險評估和標準制定專項行動、農藥獸藥使用減量和產地環境凈化“護源”
行動、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提升行動、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行動、餐飲業質量安全提升行動、保健食品“護老”行動、“優質糧食工程”行動、進口食品“國門守護”行動、網絡食品安全“清風”行動、“三小”食品整規行動、“雙安雙創”示范引領行動,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以點帶面治理“餐桌污染”。三是風險嚴控。
依托現有資源,強化培訓考核,建設一支高素質職業化的檢查隊伍。
以國家級檢驗機構為龍頭、省級檢驗機構為骨干、市縣兩級檢驗機構為基礎,打造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平臺和安全風險評估體系,強化食品質量監督抽查和安全風險監測。推進“互聯網+食品”智慧監管,建立基于大數據分析的食品安全信息平臺,推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在食品安全領域的應用,逐步實現食品安全違法犯罪線索網上排查匯聚和案件網上移送、網上受理、網上監督,提升監管工作信息化水平。修訂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不斷提升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
(三)實行“最嚴厲的處罰”,切實提高市場主體的違法成本。
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食品安全違法要落實“處罰到人”的要求,對食品安全要重典治亂、嚴懲重罰,形成震懾效應,構建食品生產經營者不敢、不能、不想違規違法的常態化法制環境。一是嚴厲打擊違法犯罪。綜合運用各種法律手段,對違法企業及其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主要負責人等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進行嚴厲處罰,大幅提高違法成本,實行食品行業從業禁止、終身禁業。完善食品安全民事和行政公益訴訟,探索食品安全事故巨額罰款和巨額賠償制度,對故意違法、造成嚴重傷害的不法之徒,就是要罰得其“傾家蕩產”。二是強化信用聯合懲戒。推進食品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建立全省統一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檔案,并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實行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分級分類管理,完善食品安全嚴重失信者名單認定機制,聯合銀行、稅務、交通等部門,加大對失信人員的聯合懲戒力度,使其“一處失信、處處受制”。三是加強基層綜合執法。堅持執法力量向一線集中、執法經費向一線傾斜,深化綜合執法改革,加強基層綜合執法隊伍和能力建設,確保有足夠資源履行食品安全監管職責。縣級市場監管部門及其在鄉鎮(街道)的派出機構,要以食品安全為首要職責,強化網格化監管,確保食品安全問題防范在前、發現在早、處置在小。
(四)堅持“最嚴肅的問責”,全面落實食品安全工作“黨政同責”。全面落實《地方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明事權、壓擔子、嚴問責,確保食品安全工作一項項抓到位、一件件抓落實。一是明確監管事權。依法依規制定食品安全監管事權清單,壓實各級黨委、政府以及市場監管、農業農村、糧食、海關、公安等職能部門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管理責任,建立起分層分線、權責清晰、科學有效、問責有力的食品安全工作責任體系。二是加強評議考核。完善對地方黨委和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制度,將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作為干部獎懲和使用、調整的重要參考。食品安全存在嚴重問題的,約談地方黨政主要負責人,并督促限期整改。目前湖南在全國率先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對縣市巡視巡查范疇,省委巡視組已先期對18個縣市組織巡視,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嚴格責任追究。依照監管事權清單,盡職照單免責、失職照單問責。重點對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有關食品安全工作決策部署不力、履行職責不力、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嚴重損害的,依規依紀依法追究相關領導責任。對監管工作中失職失責、無為亂為的,依規依紀依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強化“四個最嚴”保障,切實增強現代治理的時代性、規律性、創造性食品安全治理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一個世界性難題。務必嚴格遵循“四個最嚴”要求,改革創新、善作善成,推動食品安全工作從經驗治理向科學治理、從結果治理向過程治理、從危機治理向問題治理、從應對治理到預防治理的重大轉變,開創新時代食品安全現代治理的新境界。
一要堅持從供給側、需求側“兩端”發力。當前食品安全問題,既有供給側的方面的問題,也有需求側方面的問題。從供給側來講,產地環境污染、農藥獸藥和添加劑過用濫用、生產經營者制假售假以及境外食品、農產品輸入性風險等,都可能導致食品安全問題。從需求側來講,消費者質量意識、安全意識、法制意識不強甚至貪圖便宜、盲目從眾的心理,也給食品安全問題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因此,推進食品安全治理,需要供給側和需求側共同發力,一方面生產更多的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消費升級的需求,另一方面,大力倡導科學消費、理性消費,普及法律知識、消費知識,全方位提升公眾食品安全素養,以需求側倒逼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實現“兩側”一體推進、良性互動。
二要守護住安全底線、質量高線“兩條紅線”。對湖南來說,食品安全既是民生工程又是發展大計,要在堅決守住不發生行業性、系統性、源發性食品安全事件底線的基礎上,不斷拉升質量高線,推動食品、農產品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要大力實施質量興農計劃和農業品牌提升行動,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以優質安全、綠色發展為目標,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全面推行良好農業規范,不斷擴大農業標準化示范區規模。要調整優化食品產業布局,鼓勵企業獲得認證認可,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打造湘米、湘茶、湘豬、湘酒、湘蓮等一批“湘”字號品牌,推動食品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三要發揮好政府、市場“兩只手”作用。提升食品質量、確保食品安全,不僅要用好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做到管好管住,還要用好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做到放開放活,實現“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緊密結合。在這方面,要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商事制度改革,讓更多的市場主體、優質資源進入食品生產經營領域,通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良幣淘汰劣幣”,為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提供營造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
四要落實好主體責任、監管責任“兩個責任”。生產經營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要督促企業落實好質量安全的主體責任,通過設立質量安全管理崗位、加強生產經營過程控制、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投保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建立企業標準公開承諾制度等硬制度硬措施,確保不安全的食品不出廠、不上市。同時,各級黨委、政府以及監管部門要把確保食品安全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按照“四個最嚴”的要求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在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投入保障、配強監管隊伍、倡導社會共治等方面下足功夫,通過齊抓共管、標本兼治,加快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食品安全現代化治理體系,為百姓安康、民生福祉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