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折疊屏手機的價格在一萬元以下,會不會更多的消費者會選擇購買?
2月20日,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開幕前,三星公司就搶先發布了一款名為GalaxyFold的折疊手機。這款手機外殼上配有一個顯示屏,但如果將其打開,里面會呈現出另一塊7.3英寸的顯示屏,這一尺寸已接近一些小尺寸平板電腦。據悉,三星Fold定價為1980美元,合人民幣13000多元。
2月24日,華為發布了首款5G折疊屏手機MateX。它搭載華為首款7納米工藝多模5G芯片巴龍5000,可實現高速下載,在相關網絡支持下可實現最快3秒下載一部大小為1G的視頻。
目前,三星公布了折疊屏手機最多可折疊30萬次,華為暫未公布折疊次數,華為消費者業務總裁余承東介紹,華為MateX預計2019年6月對外發售,8GB+512GB版本售價2299歐元(約合17511元人民幣)。
這將是華為歷史上最貴的智能手機。
華為消費者業務集團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預計,MateX的月產能可以達到10萬臺以上。有業內人士說,手機廠商推出折疊屏手機,用意都不在于走量;而是通過更直觀的方式,向公眾展示自家技術研發的成果。
盡管短期出貨量不會高,但長期而言,折疊屏仍有可能成為新的方向。市場研究機構IHS預測,2025年可折疊手機出貨量將達到5000萬部,年復合增長率達到80%。
未來兩年柔性AMOLED將達到768億美元折疊手機也讓OLED概念板塊成為資本市場追逐的熱點。
作為折疊手機的核心部件的柔性OLED屏,未來折疊手機屏幕占成本比例將高達七成,柔性OLED屏幕將進入供不應求的狀態。
據悉,當前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約15億部,其中OLED手機滲透率僅30%左右,存量市場替代空間足夠龐大。
目前OLED手機雖然已發展至柔性曲面屏和全面屏,但在實際體驗上與傳統LCD手機并無突出差異,OLED手機增長略顯乏力。
而可折疊OLED手機的量產,真正實現了OLED顯示技術功能的最大化,充分利用了其材料自發光特點從而實現輕、薄、折疊的柔性化設計,并獲得LCD無法擁有的用戶體驗。
折疊屏手機的出現離不開可折疊的AMOLED柔性顯示屏等技術的支撐。AMOLED是目前柔性顯示屏中最常見的一種,與傳統液晶顯示屏相比,柔性顯示屏具有低電耗、高亮度、多色彩、更輕薄、能彎曲等特點,優勢明顯。
AMOLED所具有的屏下指紋、可折疊、可打孔、可卷曲、全面屏等差異化優勢讓其更受手機廠商青睞。
市場機構預測,AMOLED市場規模在2021年將達到768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32%,其中柔性AMOLED市場規模為566億美元,市場占有率將達到73%。2018年,全球AMOLED手機面板出貨量已達到4.4億片,出貨量同比增長3.4%。
業內人士透露,現在智能手機所使用的AMOLED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三星、LG等公司手中,但近些年來,中國廠商正加快國產化步伐,TCL、京東方等中國公司已開始投資布局柔性顯示面板生產線。
截至2018年底,中國大陸已經量產的小尺寸AMOLED產線達9條,未來仍有7條產線先后量產。按良率70%測算,以6英寸手機為例,如果中國大陸現階段量產及公布的16條產線產能全部釋放,每年可用于近7億部智能手機,將為產業鏈相關公司帶來機會。
不過,柔性AMOLED實現可折疊顯示還面臨著產業鏈多方面挑戰。比如屏體廠商需要在模組結構的應力管控、適合折疊的薄膜封裝、柔性模組設備、激光剝離模組工藝等方面取得突破。上游廠商需不斷提升OCA光學膠、蓋板、觸控等原材料和組件的性能,以滿足可折疊AMOLED的需求。下游廠商需在產品形態、鉸鏈設計等方面進行革新,實現AMOLED柔性顯示的廣泛應用需要全產業鏈廠商共同努力、協同創新。
折疊屏還救不了低迷智能手機市場全球手機市場正在經歷低迷,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首次出現下滑,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下降15.6%。
中國信通院此前發布了今年1月國內手機市場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1月,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3214.6萬部,同比下降11.4%,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94.4%,其中Android手機在智能手機中占比93.2%。另外,1月,智能手機上市新機型22款,同比下降33.3%,占同期手機上市新機型數量的68.8%,本月上市智能手機全部為Android手機。
智能手機創新乏力,用戶換機周期大大放緩。市場急需新一波創新來提振消費者購買欲。而這兩款超過萬元以上的折疊手機價格不菲,高昂的售價讓大多數消費者望而卻步。
分析人士預測5G將是下一個增長點。從去年開始,華為、中興、聯想、OPPO等廠商紛紛推出5G手機。不過,2019年僅僅是5G建網的開始。
目前折疊屏手機的技術成熟度依然不高,不少業內人士也對折疊屏手機的鉸鏈耐用性、電池壽命、手機厚度以及能否實現量產等問題提出了質疑,而屏顯效果差等技術難題將影響用戶體驗。
可折疊手機概念已經活躍了數年,其價值也存在一定爭議。此前不少大佬也紛紛對折疊手機發表看法。
OPPO副總裁沈義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折疊屏現階段本質上更像一個翻蓋手機,目前硬主板和無法折疊的電池都會導致折疊屏的想象空間下降。安卓系統對于分屏、高分辨率、多信息處理的優化都還未到時間節點,現階段折疊屏沒有達到成熟商業化產品的價值。
沈義人稱,OPPO在今年年內沒有推出商用折疊屏手機的計劃。
目前的折疊屏手機面臨多方挑戰:
首先,主板、電池等仍無法折疊,制約了手機形態的想象空間,手機的輕薄程度也受到影響;其次,雖然折疊之后屏幕更大,但能多大程度提高效率仍是未知數。折疊屏目前最大的意義在于造型探索,兩三年內沒有普及的可能性。
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在小米9發布會上對折疊屏手機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折疊屏手機的量產性還不夠好,因為里面的電池少得可憐,因為幾折幾折,空間都被占用了。
vivo5G研發總監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到折疊屏時表示,“如果各大主流應用沒有適配,展開來不增加內容,只是把圖標變大,叫好不叫座的概率會有點高。”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談到折疊手機熱潮時說道:“很多廠商依然在做PPT產品,很多廠商都放在玻璃罩子里,我不知道是讓產品跟客戶隔得遠一點,還是怕客戶知道了真實的體驗。最早上市的時間可能都得半年以后,價格是高高在上,2000美元以上,可以買好幾個平板電腦。”
TCL通訊全球銷售與市場中心總經理李紹康提到目前折疊屏的挑戰在于三個方面:一是硬件上,折疊屏如何解決折疊后的縫隙、屏幕的壽命等問題;二是折疊屏能折疊多久?能折疊到怎樣的程度?最后是軟件上,折疊屏手機的軟件和普通手機的軟件不一樣,使用方式也有很多不一樣,所以對于軟件開發來說,挑戰很多。
目前而言,折疊屏手機距離量產還有很長一段路,價格、使用壽命、可折疊的想象空間和應用適配都還存在很大問題。雖然市場對短期內折疊屏手機的銷量表現悲觀,但從長期來看,折疊屏手機代表了智能手機新方向成為行業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