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為買個窗簾也就兩三千元,沒想到花了六千多元還打不住!”
20日,武漢市工商局在漢正街滿春工商所召開窗簾市場整治會,首推武漢市窗簾訂購安裝示范合同,根治窗簾“柔美風景”背后暗藏著的騙人亂象。
投訴:窗簾背后貓膩多
武漢工商、消協和本報投訴熱線統計稱,今年來,武漢窗簾類投訴在百起左右。綜合武漢工商窗簾糾紛調查分析數據,及記者對其中30起投訴的采訪結論表明,目前,武漢窗簾市場普遍存在三種貓膩。
投訴最多的是“主料便宜輔料貴”。顧客進店,店主“主料價格報得很低,報價110元/米的還主動打折到了95元,讓人錯以為老板厚道。”布料總價也就2000多元。可沒想到,鉤子2元/個,襯布3元/米,羅馬桿200元/米,報出的花邊、鉛墜、布帶、軌道、滑輪……一二十種附件算下來,比布料貴出1000多元。
其二是以要做褶皺為名,誘導顧客多買布。“客廳3米寬,商家稱為褶皺美觀,至少要按1:2.5比例買布,即買7.5米的窗簾和7.5米的紗幔”。
三是夸大窗簾布質和產地。窗簾名字都非常洋氣,如進口亞麻、絲麻、人造絲、鏡面蕾絲、水絨繡、緞子面等。其實,合格窗簾料子相差不多。只要認可厚度、垂感、花色即可,其產地基本都是江浙一帶。
探訪:零售毛利超十倍
進入門檻低,利潤大,基本是一錘子買賣,導致新樓盤邊上的窗簾店,一家挨一家。記者從武漢最大的窗簾市場東漢正街窗簾市場了解到,1993年該市場只有8家經營戶,現在已有600余戶,零售商戶更是多如牛毛。
武漢工商通報稱,窗簾行業最大的忽悠秘密,其實就在本應屬免費加工的布帶、花邊、窗軌、道軌、掛鉤、夾子、滑輪、鉛墜等大小配件上。
記者以批發商身份走訪漢正街,發現批發市場里這些小配件都是論卷、論捆或論板賣,零售時卻被一律論個、論米賣。如襯布布帶,批發價10元一卷30米,零售三五元一米;花邊進價每板(繞在硬紙板上)8元共20米,零售10元/米;鉤子10元一包約50個,零售2元一個;軌道批發4—15元/米,零售15—100元/米。
武漢工商江漢分局率先推出窗簾銷售安裝示范合同,規定了窗簾各種部位部件的名稱、數量、單價等,買窗簾可要求和老板簽訂這種格式合同防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