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商學院院長陳曉紅帶來7份提案,與眾多委員一樣,區塊鏈技術是她重點關注的領域之一。
區塊鏈技術是一種高安全的分布式數據記錄技術,具有普適性的底層技術框架,其應用前景極為廣闊,并將對金融、商業、數字媒體、醫療保健、物聯網、節能環保等眾多行業產生深遠影響。
“現在是概念炒得多,也比較熱。但是真正落地到實際(推廣應用)的還很少。”陳曉紅指出,目前區塊鏈技術及其相關應用尚處于早期發展階段,機遇與挑戰并存,有關區塊鏈的法律法規還很不完善,區塊鏈技術的行業標準有待規范,并缺乏促進區塊鏈技術健康發展的相關戰略規劃,這些問題應在國家層面予以高度重視。
經過多方調研,陳曉紅提出了關于促進區塊鏈技術健康發展的五點建議:一是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提升監管水平;二是出臺區塊鏈技術與應用標準,規范相關技術與應用的發展;三是制定區塊鏈技術及產業發展專項戰略規劃,推動區塊鏈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國家戰略相結合;四是推動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建設一批具有帶動力的示范工程;五是推進國內外行業相互滲透與合作。
“除了監管以外,我們最重要的是利用好它。”陳曉紅表示,目前,在金融領域,已經有很多企業在應用區塊鏈技術了,并且還有相關的一些團隊在對它進行深入的研究。然而,這都是遠遠不夠的,區塊鏈技術有著巨大的應用空間,
陳曉紅認為,應該設立區塊鏈統籌發展部門,引導建設國家級區塊鏈聯盟,提供區塊鏈應用技術咨詢培訓等公共服務。以金融體系建設、公共服務領域為突破口,建設一批示范工程,帶動并指引區塊鏈技術的行業應用,并且在這些工程中,政府采購向國內的創新企業傾斜,以支持這些企業發展和創新技術的應用。
此外,民盟中央已經提交提案,提議建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科技身份證”制度,使評價更準確更公開。“科技身份證”是一種基于云計算、大數據及區塊鏈技術,為每一位科技人員建立的數字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