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 向曙光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我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形勢和任務作出重大判斷、重大部署,這是做好市場監管工作的根本遵循。市場監管部門應立足新時代的新特征,在服務中心和大局中明確目標任務,在實踐和斗爭中把握發展方向,以新發展理念推動市場監管事業行穩致遠、破浪前行。
“穩中求進”要求高質量服務
穩中求進的總基調需要充分激發微觀主體活力。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能的攻關期,現在又遭遇史上罕見的重大疫情。在這種情勢下,要準確理解中央“穩中求進”總基調的精神實質和深邃內涵,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知識產權便利化改革、“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進一步破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降低準入門檻,優化政務服務,激發微觀主體的創新創業創造活力,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高質量市場監管服務。目前我國經濟正處在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過程中,市場監管部門應當把發展理念、指導思想、工作重心主動調整到“質量”上來,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拿出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系列舉措,實施質量強省戰略、知識產權強省戰略、商標品牌戰略、標準化戰略和廣告發展戰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夯實質量基礎,推動技術創新,服務現代經濟體系建設。
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大力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對于市場監管部門來說,就是要牢固樹立以人民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嚴格市場監管、質量監管、安全監管”要求,將守初心、擔使命落實到規范市場秩序、保障市場安全、優化質量供給上來,著力營造公平競爭、放心消費、安全有序的市場環境,用市場監管人的辛苦指數換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居安思危構建高質量治理
優化高效協同監管需要加快推進市場監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圍繞推進優化高效協同監管,構建完善戰略支撐體系,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監管、企業主體、社會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治理體系,打造市場治理共同體,提高系統治理能力。構建完善風險防控體系,嚴把食品“從農田到餐桌”每一道關口、藥品“從實驗室到臨床”每一道防線、特種設備和重點工業產品“從標準到使用”每一道環節,防止出現“灰犀牛”問題和“黑天鵝”事件,提高源頭治理能力。構建完善監管執法體系,推動職能整合、流程再造、工作聯動、部門協同,將“四局合一”的制度優勢轉化市場治理效能,提高綜合治理能力。
防控突發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需要深化市場監管改革新的舉措。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新生的市場監管部門而言,既是一次阻擊大戰,也是一場應急大考。要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既立足當前,科學精準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更放眼長遠,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深化改革,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要在戰爭中學會戰爭,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切實增強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建立高效應對的風險預案、平戰結合的監管機制、多措并舉的防控體系、依法治理的處置辦法、雄厚扎實的基礎準備、高效有力的宣傳發動,確保在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中拉得出、打得贏。
新時代激蕩新理念,新任務催生新發展。面對后機構改革時代市場監管部門肩負的歷史使命,我們要堅持以戰略思維、系統思維、全局思維,找準監管工作規律,正確看待階段任務,科學謀劃長遠規劃,以高質量市場監管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五項堅持”推動高質量監管
堅持市場化方向,推動全面監管向簡約監管轉變。市場監管與市場經濟是高度契合并為之服務的,加強市場監管必須呼應市場經濟發展。要圍著市場換思想,走出機關、走向市場、走進企業,形成市場化的改革導向、監管理念和工作方法。奔著市場抓改革,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權力“減法”、服務“加法”,激發市場活力“乘法”,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和制度性交易成本,賦予市場更多的自主權。跟著市場抓監管,通過加強公平競爭審查,開展反不正當競爭和反壟斷執法,讓市場主體在充分競爭、公平競爭、良性競爭中實現優勝劣汰,為優質資源騰出更大的市場空間。
堅持法治化方向,推動傳統監管向依法監管轉變。市場監管部門追根到底是行政執法部門,務必把崇法、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作為根本行為準則,加強市場監管重要領域立法,將市場治理的各環節納入法治軌道,形成以憲法為核心、以市場為基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監管法律體系,以良法保障善治。要加強頂層設計,拿出制度清單,分清輕重緩急,在行政審批、日常監管、稽查執法、選人用人等方面,建立起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在縮減權力任性空間的同時實現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權。要堅持依法行政、依法執法,讓法律“長牙”,讓制度“生威”,彰顯法律的尊嚴和法制的權威。
堅持國際化方向,推動封閉監管向開放監管轉變。要向國際先進水準看齊,進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高行政審批效率,企業開辦時間要達到經合組織國家的先進水平,營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要與國際發展接軌,打造開放型、高質量的市場體系,推動知識產權、計量、標準化、認證認可等搭上“一帶一路”的快車,深度參與全球治理,推進商標專利、標準計量、認證認可結果的國際互認,加快標準、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要向國際經驗學習,培育倡導卓越質量文化,深化質量領域國際交流合作,健全現代治理體系,提升現代治理能力,提升產業鏈、供給鏈的質量水平。
堅持專業化方向,推動粗放監管向精準監管轉變。要加強專業訓練,把市場監管作為一門科學,涵養專業精神、培育專業思維、提高專業素養、掌握專業方法,持續開展“萬人培訓計劃”,讓更多的監管人員在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中成長成才。要夯實專業基礎,強化技術支撐,大力加強技術機構建設,上設備、上項目、上水平,解決好“檢不出、檢不準、檢不快”的問題。要提升專業能力,把信息化作為推進監管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學會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手段來分析決策、防范風險、處理事務,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
堅持標準化方向,推動隨性監管向規范監管轉變。要強化標準化理念,以高標準引領高質量,充分發揮標準在經濟社會活動中“樹標桿”的引領作用和“劃底線”的兜底作用。強化標準化的應用,推動標準化由工業領域向一、二、三產業和社會事業全面拓展的歷史性轉變,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要強化“標準化﹢”的思維,推動市場監管工作程序化、規范化,統一服裝標識、統一審批流程、統一監管依據、統一執法行為、統一裁量基準,做到一個部門管全程、一張清單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執法、一套機制管長效,實現“一年開局起步、二年筑基架梁、三年發展壯大”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