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網絡成為販賣禁售品的天堂,不僅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經營秩序,而且可能威脅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
明明賣的是潮款T恤,卻有買家評價為“好抽正品”;在一款美瞳伴侶盒網頁的下方,竟有不少網友問“這個多少度?”“有無異物感”;一把沙漠之鷹玩具槍售價達1880元……據2月28日《北京晚報》報道,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網絡電商平臺上,不少人利用“暗語”搜索買賣香煙、美瞳、仿真槍等禁限售商品,試圖繞過平臺監管。
早在2011年便有媒體對類似情況進行過報道,遺憾的是,這種非法現象并沒有絕跡。究其原因,有商家利益熏心,為了牟利不擇手段的因素,也與電商平臺審核不嚴有關,而監管不給力,某種程度上縱容了一些不法行為。
毋庸置疑,“暗語”買禁售物品有很大風險。比如,安全風險。以美瞳為例,根據規定,其屬于三類管理類別的醫療器械,須實行許可管理,應辦理《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才能允許經營,在網上購買,不但度數可能不準確,安全風險也較高。再如,消費維權風險。一旦發生交易糾紛,消費者舉證困難,商家也會想方設法銷毀證據。
對這種網上暗語買賣禁售品的情況,必須依法加強監管。首先,面對互聯網經濟出現的新業態、新問題,監管部門應創新監管舉措,此前就有專家建議,工商部門對電子商務當中交易秩序的監管,應該和對實體市場的監管一樣嚴格等。
其次,網絡平臺不能裝聾作啞。購物網站要加強對出售商品的審核,無論是借助機器審核,還是通過網上瀏覽各類商鋪,或在接到用戶投訴后及時處理,均應加大力度和頻次。
再者,消費者也應有清醒的守法意識和底線意識。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在我國,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非法制造、運輸、買賣、私藏、持有、攜帶槍支彈藥,包括氣槍、仿真槍等。所以,消費者一方面要增強法律意識,自覺遠離禁售品;另一方面應發揮監督作用,將非法售賣行為積極反饋給相關部門。
互聯網并非法外之地。當網絡成為販賣禁售品的天堂,不僅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經營秩序,而且可能威脅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凈化消費環境,確保良好的網購秩序,對每個人都有利,也需要人人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