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林 早報資料
年關將近,雙薪、年終獎、花紅,是很多人盼望過年的理由之一。然而,加多寶公司(旗下產品最著名的為紅罐王老吉)上海區域的部分員工稱,自己被公司“勸辭”,主動離職后年終獎當然泡湯,而若不主動離職接下來將被扣光獎金、調職異地。
昨天,加多寶公司否認存在裁員情況。
在加多寶工作了4年多的小林終于坐上了銷售主管的位置。國慶以后,公司陸續有裁員的流言,但小林并未在意。然而,12月初,在年終獎即將到手時,這一流言成為現實。讓小林始料未及的是,自己竟也在被裁之列。公司要求員工不用上班,并將支付12月的工資及獎金,但需要在12月底之前自動離職。
獎及花紅總共有1萬余元。小林當然不愿意放棄這本該屬于自己的1萬余元。況且,自己與公司之間的勞動合同明年年底才到期。而區域經理表示,不辭職公司也不會主動開除。但之后公司將開展大規模的嚴查,可能對員工進行調職。在小林看來,區域經理的言外之意就是說,不主動離職,就意味著薪水大幅下降、可能調職異地。
小林并不是唯一接到通知的人,其實,早在11月中下旬,金山區、松江區等區域的銷售站點部分員工就接到了勸辭通知。
另一區域的銷售主管LEE同屬被勸辭之列。LEE在加多寶工作兩年多,去年才剛剛簽訂了為期5年的勞動合同。據LEE說,現在是青黃不接時期,員工離職就意味著失業,若是夏天,自己可以走得很“爽快”。
加多寶傳訊部一名員工認為,小林可能對公司存在誤解。
小林透露,上海區域總計不到500名員工,其中包括上海區的職能部門員工約200人、各站點及在加盟商和大賣場的銷售人員約300人。“公司預計裁掉的150人幾乎都是銷售人員及文員。”
勸辭通知下達后,很多員工選擇安靜地離開。據早報記者目前掌握的數據顯示,虹口站共計銷售人員10人,勸辭7人,勸辭當天5人遞交辭職申請;金山區共計11人,被勸辭3人,目前2人離職。
雙方說法
員工:曾簽過有關條款
“這一切是公司早就安排好了的。”小林說,這樣的說法是有根據的。早在11月底,公司打印了一份《員工手冊》補充條款,要求每個員工閱讀并簽字。然而,時至今日,小林才知道,公司此舉其實目的在于其中一條。該條規定,公司可根據本單位的實際工作需要,在合同履行期間調整員工工作地點,工作地點包括集團屬下各分廠/各大區,員工應予以配合,調整后的薪資按本公司的相關規定執行。
“公司有不成文的規矩,只要是下發的文件,閱讀過都必須簽字,因此我在補充條款上簽了字。”小林說,但這并不能代表自己認可該協議,只表示自己曾閱讀過該條款。
加多寶:人員流動很正常
昨日,早報記者向加多寶集團發去采訪函,20時許,加多寶集團發來回函稱,首先加多寶集團并不存在裁員情況,集團內部日常管理制度及配套政策的制定均嚴格遵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在執行過程中亦不存在任何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情形。
眾所周知,加多寶集團近幾年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企業正處于擴展期,人才作為企業的核心和根本,一直是加多寶集團所重視的。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企業存在一定的人員流動非常正常,也有利于公司的健康發展,每個公司都會存在一定比率的人員更替。在同行業內,公司的人員流動率一直處于正常水平。回函并未回答自動離職的員工是否還有年終獎及花紅等問題。
專家觀點
勞動關系專家:員工主動辭職難維權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關系研究所副所長彭光華表示,從我國現行法律角度來講,加多寶集團的上述行為并無違規。他對勞動者的建議是,堅持,不要輕易地主動辭職,因為一旦主動辭職,在法律上,勞動者幾乎無法維權。
彭光華分析,公司讓員工放假在家、主動辭職并不違法,員工一旦主動辭職,公司一點責任都沒有,且不用支付相關的違約金。
“雖然現在主流思想偏向于將年終獎認定為工資的一部分,只是遲發”,但目前我國法律并沒有明確規定,相關部門目前仍然在就年終獎的定性進行探討。如果認定為遲發的工資,那勞動者當然可以要求;但如果定性為額外收入或者獎金一類的,企業當然可以自主決定是否下發。
社會學專家:公司在打“擦邊球”
上海政法學院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曲玉波教授表示,若員工所稱的加多寶公司裁員行為屬實,該集團的行為是在打擦邊球。
曲玉波說,“公司僅考慮了對員工的法律責任,而放棄了道德責任。這不僅將破壞企業與員工之間的法律關系,還將導致企業的社會支持系統斷裂。”如果是因為企業效益降低(裁員),這是公司與社會環境之間的互動不利導致的,而公司要求員工來承擔這一后果是對員工的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