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一直沒有出臺相關的國家生產標準,牙簽的安全性能一直被關注。不斷有媒體報道一些“三無”牙簽成為危害健康的殺手。《每日經濟新聞》昨日采訪發現,目前,上海市場一些“三無”牙簽很多是在一些小飯店、路邊小攤流通。不過,除了“三無”,即使是在一些正規的飯店,也要注意“二次污染”。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日前發布的消費提醒表示,牙簽安全問題在兩個階段可以產生。一是生產階段,由于牙簽制作技術含量低,生產者多為家庭作坊,質量難以保障。另一方面就是在使用過程中由于保存不合適,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據記者觀察,一些地攤牙簽都會在包裝上印上“高級牙簽”、“高溫消毒”等字樣外,不過,再沒有其他標志,也無合格證號、生產廠址也沒有,是典型的“三無”產品。抽出來,還會有一股刺鼻的異味。而在一些大超市,牙簽則相對合格。
記者昨日在可的便利、農工商超市看到,這些牙膏一般都會有諸如“粵衛食證字(2005)第0184A05564號,表準號GDTP-02,某某有限公司生產”等等的字樣。不過,比起地攤上的三無牙簽,超市的產品價格則比較貴,兩塊多錢一包,四塊多錢一個盒的。
上海一大型餐飲公司負責人陳先生表示,“一般正規的餐飲店都會選擇去一些超市買牙簽,因為牙簽的消耗量并不大”。他表示,自己餐飲店一天的消耗大概在2-3包。超市銷售的牙簽價格雖然比批發市場的“三無”牙簽貴出一兩塊,其花費對于一個大餐飲店來說,微乎其微。
不過,雖然保證了生產方面的合格,但是,也要防止二次污染。據中消協提醒,牙簽是直接入口的用具,必須進行消毒或放置密閉容器中。本報看到,在一些超市經常會有的熟食、水果柜臺可能會有試吃柜臺,而牙簽一般都會置于盤中顧客隨便取用。另一方面,即使是置于密封的容器中,很多的牙簽由于是兩端都是尖頭,顧客通常可能一把抓好幾根,取出一根后再放回去。這樣,下一位顧客極有可能用到被污染的牙簽。而這一現象,即使是在一些正規的餐飲店也無法避免。
消協提醒
消毒不嚴、管理不善的牙簽易引起疾病,牙簽上附帶的各種各樣的細菌、病毒,如乙肝、結核等病毒,會通過牙簽進入人體內。據衛生部門化驗,一根小小牙簽上“藏”有幾萬個細菌。
牙簽生產無國家標準 使用二次污染
2008-03-11 14:57 每日經濟新聞 admin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安信地板3種產品被檢不合格 表示將立即整改
- 2蘇泊爾產品信任度大幅下降 2012年表現不會很
- 3國產奶粉苦撐兩年首次提價 稱不漲價生存成問
- 4光明新鮮屋牛奶月內漲價 其他品牌暫不跟進
- 5婚戀網站“三托四騙”泛濫 實名制或成治騙良
- 6安信董事長承認三項指標不合格 稱將負責到底
- 7“真假喬丹”引發名人搶注爭論
- 8壓歲錢坐地起價 網友戲稱春節簡直是春劫
- 9山寨版春晚禮服網上熱銷
- 10圓通等多家快遞公司半歇業 部分開業公司加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