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健康報、民族醫藥報心腦血管病專版、軍事醫學報……在京城的很多菜市場、公交車站、醫院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待上一會兒,你可能手里就會被塞滿了這些所謂的“報紙”、“雜志”。小區居民樓里,各種“醫藥報刊”更是派發到了每家每戶的信箱。
近日,不少讀者向本報健康熱線反映,經常收到一些真假莫辨的“報紙雜志”,讓人難以區分其中信息的真假。而記者連日來走訪發現,這些非法醫藥假報刊真實身份是很多藥品、保健品發布非法醫療藥品廣告的道具。
人群密集區成假報刊泛濫地
家住和平里的劉女士有一個困惑,自己沒有訂閱任何報紙雜志,信箱里卻塞滿各色“報紙”“雜志”,難道天上真的掉餡餅了?
很多市民都有和劉女士類似的經歷。而這些“報紙雜志”很多貌似很正規,內容多以健康科普知識為主,有的稿件還挺吸引人。不過,細細讀下去不難發現,每個版面都在努力地推薦一種或幾種藥物、保健品。
事實上,連日來記者調查發現,除了家庭信箱是假報刊泛濫的重災區,諸如菜市場、醫院甚至公交車站等人群密集的區域也是假報刊滿天飛的場所。
8月11日,記者在酒仙橋附近看到,有兩個人正在向過往路人分發報紙。記者發現發放的是名為“少年兒童健康”的四開報紙,而這份所謂的報紙并沒有出版日期、刊號的標注,只是封面正文在介紹兒童多動癥和一些夏日保健資料,翻開內頁可以看到二版三版則是介紹一種名為“健兒貼”的產品和一種名為“快樂芯”的產品,稱這兩種產品可以治療兒童多動癥。
8月7日,在四惠公交站,記者則收到了一些名為 “健康導報”和“骨關節健康報”的假報紙。和上述“少年兒童健康”一樣,這兩份所謂的報紙也沒有刊號標注和出版日期的標注,是明顯的假報刊。
冒用刊號“以假亂真”
凡事總要分個三六九等,假報刊造假等級也是如此。和上述這些連刊號、出版日期也懶得偽造的假報刊相比,一些偽造成真報刊模樣的假報刊就顯得“高明”得多。
8月13日至19日,記者在東四環附近某小區內看到一份名為“現代健康報”的報紙擺放在公共報刊亭供免費贈閱。這份報紙看起來“名正言順”,上標“長江日報報業集團主辦、每周三出版、國內統一刊號:CN42-0077、郵發代號:37-118、2009年8月26日、總第419期”。記者調查得知,長江日報報業集團的確有現代健康報,但記者登錄長江日報報業集團官網根據日期查詢卻發現此“現代健康報”絕非彼現代健康報。
出現在該小區的“現代健康報”標注的刊號和出版時間都是和長江日報報業集團下屬的現代健康報相同,只是長江日報報業集團下屬現代健康報8月26日出版的已是“總第492期”而非該“現代健康報”標注的“總第419期”。
兩份同名報紙的最大區別還是內容,出現在該小區的“現代健康報”整版都在介紹一種名為“茶色素膠囊”的藥品,而真正的現代健康報則是一些醫藥保健等科普內容。
科普為名賣藥是真
這些假報刊之所以不惜一切目的以假亂真,無非為了一個理由:賣藥或保健品。記者在上述東四環小區遇見的老大爺就表示:“報紙上介紹的產品真不錯,應該錯不了,我打算買點兒試試。”
然而,記者調查得知,這些假報刊上介紹的產品,很多存在夸大療效的情況。記者根據“少年兒童健康”提供的信息,登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查詢,得知注冊號為“粵食藥監械(準)字2008第2260188號”的健兒貼是一種磁療貼,在國家藥監局備案的產品適用范圍為:對于小兒活動過多和易沖動性有明顯的療效,對于小兒注意力不集中也有一定的療效。而在名為“少年兒童健康”的報紙上,這種健兒貼則成為了有效治療兒童多動抽動癥、促進兒童大腦發育甚至增強心理素質的良方。
而在“現代健康報”上大做宣傳文章,內頁甚至夾著買贈促銷宣傳的“茶色素膠囊”則屬于處方藥,根據國家相關規定,處方藥是不允許公開做廣告的,更別提小廣告了。
非法醫療小廣告監管存難度
對于滿天飛的非法醫療小廣告,很多讀者反映很是惱火,不僅破壞環境,真假莫辨的產品甚至可能帶來安全隱患。中國保健協會保健品應用推廣工作委員會會長尹志超介紹,由于國家對醫療機構、藥品、保健品廣告都有嚴格的規定,因此很多商家想要夸大宣傳的目的就很難通過正規的方式實現,因此才會催生如此多的非法虛假“健康報刊”。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系教授展江表示,這些虛假報刊刊登廣告完全可以通過廣告法依法管理。目前很多不法商家甚至會采取與一些發行人員互相提成的方式來達到遞送虛假報刊的目的,因此要想徹查也并非不可能。不過這就需要工商部門出動,依廣告法來嚴管。
然而,8月19日下午,北京市工商局12315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如這些報紙上標有刊號,那么他們刊登的違法醫療廣告屬于工商的管轄范圍,而這些印刷品雖是報紙,但從內容上講應屬于廣告,且沒有刊號,屬于小廣告,應該由城管來管理。
專家支招
火眼金睛虛假小廣告一看便知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無論虛假報刊偽裝得多好,消費者只要煉就一雙火眼金睛,便可以辨認出虛假醫療廣告,避免上當。那么,作為普通消費者,如何才能提高判斷能力,通過簡單的方法就能識別虛假醫藥廣告宣傳呢?本期,記者請來專家為您一一解讀。
莫輕信神醫、祖傳秘方
現在街頭的醫療小廣告已經不僅僅停留在電線桿、路面、車站牌,形式多樣的街頭醫療小廣告早已進化到講究包裝形式的階段。包裝精美的紙巾、便攜式手冊、莊重式樣的雜志書刊……這些改頭換面、披著“馬甲”而出的街頭醫療小廣告的戰場也逐漸從街邊路口轉戰到地鐵口、商場前或寫字樓,甚至居民小區里。
專家指出,這些非法散發的醫療廣告通常打著“神醫”、“中醫藥世家”“祖傳秘方”“全球第一”等旗號,專治疑難雜癥,如心血管病、兒童多動癥、腫瘤、不孕不育、前列腺、性病、白癜風、癲癇等。醫療小廣告通常會在療效上極盡夸張之能事,“無副作用”、“一個療程見效”、“先看病、后付費”、“重獲新生”、“效果震驚全球”等等。
專家強調,消費者千萬不要輕信這些所謂的“專家”抑或“神醫”,由于技術水平不到家或治療方法不當,容易給患者的生命帶來更嚴重的傷害。
此外,需要提醒的是,無論任何藥物或保健品,消費者在購買時,一定要事先看看是否有國家批準文號。這些所謂的“報紙雜志”宣傳的究竟是否正規藥,可從其包裝和說明書上看有無“國藥準字”字樣及相關編號來判定,可以登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的數據庫,查詢藥品的廣告批文內容,若廣告超出了審批內容,也是違法廣告,不要上當。
學會看內容辨真偽
假的真不了。為了宣傳療效,非法醫療廣告很容易露出馬腳。專家指出,通常這些產品宣傳上都會吹噓獨特完美的療效。凡是正規治療效果差,或者需要長期治療的疾病,在虛假醫療廣告里,都會獲得神奇完美的治療效果,而且信誓旦旦:“沒有效果,全額退款。”
虛假廣告的發布者常常是“世界級的、全球性的研究所、專家組、教授團”或者是“中醫世家、國家級科學院的分支機構、軍隊醫院”等,能夠讓你產生一種敬畏心理的機構和人物。其實,只要通過各種方式對其進行查證,真相就會大白。
所售藥物大部分是碾成粉末狀的“藥物”。這些“藥物”要么是用紙包著的,要么就是用膠囊包裝或用傳統中藥丸的蠟球狀外殼包裝,往往標明“最新科技成果”或“祖傳秘方”,而且“絕無毒副任用”。這些“藥物”比正規醫院使用的藥物更“完美無缺”。其實,不少這樣的粉末狀物中含有正規醫院正常使用的藥物,只不過碾成粉末狀了。
專家提醒,“天上不會掉餡餅”,在“餡餅”面前保持清醒頭腦,也是你一步步識別虛假醫療廣告的基本功。
醫療機構就診看三樣
泛濫的小廣告可不僅僅賣藥品保健品,還有一些醫療機構也通過各種手段發布非法醫療小廣告。專家指出,根據國家頒布的《醫療廣告管理法》中的規定,醫療機構發布醫療廣告,應當在發布前申請醫療廣告審查,未取得《醫療廣告審查證明》不得發布醫療廣告。同時衛生行政部門、中醫藥管理部門負責醫療廣告的審查,并對醫療機構進行監督管理。此外,《醫療廣告管理法》中有明確規定,醫療廣告中的表現形式不得含有涉及醫療技術、診療方法、疾病名稱、藥物的;不得含有保證治愈或者隱含保證治愈的;不得宣傳治愈率、有效率等診療效果的;不得含有淫穢、迷信、荒誕的;不得貶低他人;不得利用患者、衛生技術人員、醫學教育科研機構及人員以及其他社會團體、組織名義、形象做證明。
專家提醒,市民如果前往廣告上所說的醫療機構進行治療,首先要檢查此醫療機構有沒有《醫療機構許可證》;第二要看診療科目是否與廣告相符;第三要看醫生是否有《執業醫師證》。如果這些醫療機構沒有以上幾項證明,則被視為非法行醫,市民可以進行舉報。
同時,市民們在就醫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留證據:包括書面的承諾或者協議,以及產品的說明或者是收費的憑證等。這樣一旦發現上當受騙或者自己權益受損,就可以及時投訴和舉報,規避黑心診所或者是一些私人小門診的消費陷阱。
專家還特別提醒那些有病亂投醫的患者,求醫治病一定要去正規的醫院,不要輕信那些非法的醫療小廣告,以免耽誤自己的治療時間,同時給自己或者家人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相關鏈接
醫療廣告“五大陷阱”
◆ 陷阱一:夸大治療效果,誤導或欺騙消費者
◆ 陷阱二:利用名人的社會效應做廣告誘導消費者
◆ 陷阱三:宣稱“專治疑難雜癥效果顯著”欺騙消費者
◆ 陷阱四:隱瞞診療實情,開具大額藥方
◆ 陷阱五:不明示處方的真實內容和藥品的真實成分
■本期出場專家
國家衛生部合理用藥監測網專家 孫忠實
中國保健協會保健品應用推廣工作委員會會長 尹志超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系教授 展江
本報記者 朱瑞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