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護工市場亟待規范管理
水母網10月20日訊(YMG 記者 白曉娟)日前,林老太向報社反映,她老伴在醫院做了股骨頭手術,請了護工照顧病人,護工干了9天,病人的股骨頭竟然脫了兩次臼!林老太一天早晨趕到醫院,還發現86歲的老伴四肢被捆綁在床上!她氣憤之余辭退了護工,并提醒病人家屬找護工一定要謹慎。
記者對我市的護工市場調查發現,護工從業者素質普遍較低,工患雙方缺少權益保障,我市護工市場亟待規范管理。
病人被捆綁在床上
護工在旁邊呼呼大睡
林老太今年76歲,家住芝罘區南洪街,她的老伴今年86歲。今年9月12日,老伴由于股骨頭壞死到毓璜頂醫院做了股骨頭手術。手術非常成功,病人術后十天已能扶著床沿走幾步,有說有笑,神智清晰。
林老太的兒子工作很忙,家人白天晚上輪流照顧病人,感到力不從心。9月22日,林老太看到老伴已基本恢復,決定找一個護工來照看他。在病房打掃衛生的一位婦女得知他們要請護工,立即熱心幫忙,說她認識一個婦女,家是海陽市農村的,姓于,40多歲,人很好,經常在醫院侍候病人,也很有經驗。林老太一聽很高興,第二天這位于護工來到病房,雙方約好:護工全天侍候病人,一天費用120元,病人家屬不管吃飯。在病房打掃衛生的婦女要了林女士60元中介費。
雖然請了護工,林老太仍不放心,她白天都在醫院陪著老伴,只是晚上由護工照看病人。令她奇怪的是,自從請了護工,老伴的股骨頭竟然兩次脫臼!護工承認是自己幫老人翻身時“不小心”造成的。另外,病人的健康狀態也大不如以前,神志越來越糊涂,竟然不會說話了。
林老太感到很奇怪,為探個究竟,一天早晨,林老太5點多鐘就悄悄來到老伴病房,眼前的景象令她大吃一驚:老伴的四肢被捆綁在床上,絲毫不能動彈,眼里滿是驚恐。護工躺在簡易床上睡得正香。
林老太質問護工,那護工還振振有詞:“他晚上睡覺太不老實,從床上翻滾下來摔壞了怎么辦?”林老太非常氣憤,辭退了護工。
病人本來就年老體弱,兩次脫臼后每次復位都得做牽引,痛得直叫,現在竟然還被捆綁。林老太懷疑,老伴就是被捆綁時受到了驚嚇,神智也越來越不清楚。如今老人自己不能翻身,除了吃就是睡,像個植物人。林老太整日以淚洗面,她氣憤地說:“這個護工太沒良心了,怎么能這樣狠心對待病人呢?”
林老太一家本想通過法律手段維權,可是這護工不屬于醫院工作人員,護工家里很窮,就是贏了官司,要拿到賠償也很難。
護工素質普遍較低
可借鑒外地管理經驗
林老太的遭遇是個別現象嗎?我市護工市場是一個怎樣的現狀?存在哪些問題?記者進行了采訪。
記者在市區各大醫院了解到,近一半的重癥住院病人請了護工,護工市場需求較大,目前我市護工隊伍中絕大多數是由病人家屬直接從社會上雇用的,而由病人家屬通過中介公司聘用的護工即派遣護工是極少數。
住院病人家屬向記者反映,找個放心的護工太難了!現在護工護理病人僅憑個人經驗,沒有經過專門訓練,隨意性很強,很容易出現差錯甚至事故,而且護工市場缺乏有效管理,在護理中病人出了問題,病人家屬不知如何討說法。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對護工沒有準入門檻,做護工的人員大多數是周邊縣市區農村的,年齡在30~50歲,文化素質低,沒有經過專門培訓,通過他人介紹到醫院做起護工,許多人連健康證也沒有。由于護工是病人家屬自己找的,出了問題醫院也不負責任。由于沒有部門監管,病人家屬只能通過無序的渠道尋找并雇用護工,未簽正式合同,一旦出了糾紛,雙方權益都得不到保障。
怎樣才能使護工市場走上規范化正常發展軌道?外地一些城市的經驗可供借鑒:走公司化管理道路,積極培育、鼓勵成立護工中介組織或服務性公司,參與護工日常管理,逐步形成以派遣護工為主、個體護工為輔的護工隊伍。對從事護工工作的人員實行上崗前規范培訓以及上崗后繼續培訓,提高他們的護理能力和專業水平,為病人提供專業化、親情化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