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速貸款增長下,銀行壞賬帶來隱憂也隨之加大。中國人民銀行昨天發布的《2009年第三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報告指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持續增加,占期末應償信貸總額比例持續上升。“這是央行連續兩季對信用卡壞賬提出風險警示。”
逾期未償額增28.6%
昨日央行報告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第三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74.25億元,環比增加16.52億元,增長28.6%,同比增 126.5%;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占期末應償信貸總額的3.4%,比第二季度增加0.3個百分點,占比同比增加0.8個百分點。第三季度,信用卡授信總額快速增長,期末透支余額持續增加,增速快于短期消費性貸款余額增速。
“金融危機滯后反應是信用卡風險爆發的誘因。”有來自國際銀行卡組織區域主管表示,金融危機對經濟的最壞影響已過去,但其導致的個人收入狀況的惡化,嚴重影響持卡人償還信用卡意愿。“不過,根源是中國銀行業信用卡前期粗放式發卡,審核把關不嚴累積大量風險。”信用卡業務只有量沖上去,才能達到規模盈利目標。“但這種'量’是以把關不嚴、授信額度過松作為代價。”隨著發卡規模增大,信用卡的授信額度也不斷高漲,逾期未還的絕對額相應也大大增長。
非法套現屢禁不止
值得注意的是信用卡惡意透支詐騙犯罪持續高發,由此導致的逾期未償個案激增,也正困擾著銀行業。人民銀行最近表示,鑒于辦卡、養卡活動已成產業化、公開化趨勢,包括一人向多家銀行申領信用卡,虛構、偽造企業名稱或注冊空殼企業團辦信用卡,使用他人身份證騙領信用卡后惡意透支,人民銀行將于 2010年1月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10個月的銀行卡犯罪專項打擊行動。
“信用卡非法套現屢禁不止,也與投資市場持續火爆有密不可分之關系。”業內人士表示,犯罪分子正是看中了信用卡申請容易,刷卡方便,有長達一個多月的免息期,為部分現金短缺的投資者提供了非法套現的服務。一些持卡人套現后拿去炒股炒樓,結果投資失敗導致資金鏈斷裂,又或者為博取高收益而延遲信用卡還款,這些行為均推高了信用卡不良率的攀高。
收緊信用卡辦理門檻
盡管透支不還個案增加,但相比總發卡量增長仍不算多。銀行業人士普遍表示,信用卡未償風險還在可控范圍內。不過,透支不還現象增加也為銀行敲響了警鐘,多家銀行信用卡中心收緊信用卡辦理門檻,包括停止向未成年大學生發放信用卡,降低部分申請卡的額度。
最新數字顯示信用卡發卡量增速持續下降。截至第三季度末,全國信用卡發卡量為17525.13萬張,較第二季度末增長7.8%,同比增長 33.3%,增速較上年同期回落39.6個百分點。另外,銀行加大了未償卡的催收力度,并以搶占高端市場來降低不良率。“以前只是電話催款、短信催收,現在常常要登門拜訪。”一位信用卡部負責催收工作的人員如是說。
信用卡逾期未還后果很嚴重
信用卡逾期未償個案增加,始終是由于社會信用體系未健全,很多持卡人對于自己個人信用缺乏愛護意識。據悉,信用卡逾期未還,對個人而言最大的影響是令信用記錄受損。
據悉,無論多長時間的逾期未還,銀行都會將信息記錄在人行個人征信系統。以后個人要到銀行貸款、申請信用卡可能會被拒絕,或者以高于市場的利率才能獲得貸款。
如果被銀行認為是惡意逾期不還,除了按規定罰重息外,銀行將向個人作出追討賠償,個人須承擔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