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消息 (湖北日報 記者 崔逾瑜 實習生 吳雨佳 范茜)早教是一個新興事物,目前體系還不完備,市場也不規范,存在許多令人迷惑不解的現象,甚至是亂象。
早教貴過高等教育
據記者調查,武漢的早教機構一般每節課45分鐘左右,費用卻令人咋舌。以Kindy-Roo為例,每節課為240元,如果一次性購買24節課則5400元、72節課11200元、136節課16300元,買的課時越多,折扣越大,最便宜的每節課也要120元。
在武漢,金寶貝、蒙特梭利等“出身名門”的早教機構,每節課大都在80元—120元左右,較便宜的本土機構,如省婦幼、武大小太陽則在50元/課左右。“爬需要學習嗎?走需要上課嗎?”家住黃鸝路的陳女士認為,嬰兒的成長是一個自然過程,送去早教班無非是提供一個玩的場所,100元玩45分鐘這個價格貴得離譜。
陳女士算了一個賬,在大學讀最花錢的藝術專業,一年學費1。5萬元,但每周至少上10節課,如果報早教班,同樣的學費一周只能上兩三節課,比高等教育貴了幾倍。
目前,全國大多數省份還沒有出臺規范早教機構收費的專門政策,物價部門也尚未將早教機構納入管理范圍,早教收費標準的制定存在很大的隨意性。
師資水平良莠不齊
記者發現,武漢各大早教機構的老師都是20歲出頭,大多是幼師畢業,卻比大多數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家長更有自信,因為他們都接受過“專業訓練”。他們口中的專業,其實是公司的內部培訓。
記者曾以應聘者身份撥通早教機構電話,詢問對方有何要求。有的聽說記者是本科畢業,表示可以前往公司一試;有的則表示幼師畢業即可,或者持有教師資格證;還有少數甚至不作學歷要求,只需形象親和,能說愛跳,具備幼教經驗。
據了解,國內尚沒有早教教師的資格認證制度,任職教師一般持有的是幼師資格證書,有些人則是什么證書都沒有。雖然在上崗前經過相關培訓,少則10天,多則半年,但因為沒有統一的考核標準,仍然難以保證每個上崗教師都具備了從業素質和能力。
霸王條款制約家長
由于早教課程安排及信息的不對等,家長往往處于弱勢,難免遭遇霸王合同。
周女士家住武昌和盛世家,女兒兩歲半時報了位于中南路某早教機構的外語班,一個學階70多節課,一次性交費近萬元。起先,一名年輕的女外教任課,女兒非常喜歡,上課也很認真。可是才上了幾堂課,女外教不辭而別,另一名年紀稍長的女外教取而代之,女兒有些情緒,花了好幾堂課才適應。好不容易穩定下來,這名女外教又走了,來了一名男外教。男外教夸張的表情讓女兒非常害怕,每次上課都哭鬧不止,只好抱出教室。
總共才上了十多節課,周女士想把剩余的課都退掉,早教機構拿出一份合同,稱如果退課,只能退一半。周女士這才傻眼,當初自己和早教機構簽的乃格式合同,條款并沒有細看,也沒有想到對方會如此頻繁更換老師,但白紙黑字已雙方認可,只好自認倒霉。
早教市場缺乏監管
目前,武漢各種早教機構近百家,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很多早教機構都是以注冊“信息咨詢公司”的名義設立,有些幼兒園雖然開辦了親子園,但國家頒發的牌照注明的卻是3-6歲的學前教育機構,這些機構事實上并不具備從事0-3歲兒童教育的資格。甚至有些私人辦學機構租一個房間就開課。
此外,早教課程也缺乏統一標準,不少家長反映,有些親子班的課程比較單調,一個班就只有一套課程,反反復復,沒什么針對性,往往孩子上了半年課了,還在做那幾個游戲。
武漢市教科院副研究員俞文表示,早期教育還沒有被教育部門納入到教育體系當中,各種早教機構由于缺乏政府監管,尚處于無序自發、魚龍混雜的狀態。有關部門必須出臺解決方案,促使早教市場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