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5個月之后,國內成品油價終于迎來年內首次調整。國內各地汽、柴油零售價格經過此番上調后,均創下歷史最高位。中國正式進入高油價時代。
盡管發改委隨即解釋,稱這次調整既遵循了定價機制的基本要求,又兼顧了各方面利益,但在通脹預期越來越強烈的時候上調油價卻引發爭議,畢竟物價上漲每個人都能真實感受到,而未來的消費趨勢或許在油價的作用下發生變化。
新聞背景
中國進入高油價時代
國際油價在每桶80美元附近反復徘徊一段時間后,中國經過長達5個月的忍耐,終于憋不住了,上調了油價。自4月14日零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均提高320元,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零售價格每升分別提高0.24元和0.27元。國內各地汽、柴油零售價格經過此番上調后,均創下了歷史最高位。
影響油價上漲誰受傷了
行業——車市影響不大
對這次油價上漲,正在休息區里和客戶喝茶的建國汽貿雪佛蘭專賣店銷售經理周筱康顯得心不在焉:“漲了兩毛多?沒仔細研究。”2009年成品油價格浮動機制剛剛生效、首次漲價的時候,周筱康和同事很緊張了一陣。然而,隨著油價的反復漲落,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似乎愈加堅強,并得出結論:油價上調沒有那么可怕。
“小的心理波動會有,但不會成為影響消費者的決定因素。”成都順吉汽車有限公司銷售經理矯國強說。
據了解,多家4S店都計劃圍繞油耗、節油等開展活動,開打節油牌。而在油價不高的時候,這一優勢并不為太多的車主所關注。
樓市不受影響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油價上升對樓市的影響基本沒有影響,買家現在更關心是房價,開發商更關心國家對樓市的調控措施。
投資行業暖多冷少
分析人士認為,由于此次油價調整的幅度較為有限,對相關行業的影響還是利好偏多。
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咨詢部經理蔡蘇指出,對于交通運輸行業而言,油價上漲勢必會對交通運輸類企業業績產生負面影響。其中,航空首當其沖,其次是汽車及公路類企業。
此外,目前,燃油成本占航空公司成本的30%左右,由于航空公司之間存在激烈的競爭,航空公司是否能將燃油成本成功轉嫁給乘客,還是個問號。蔡蘇認為,一旦油價持續保持高位運行,航空公司的業績及股價肯定會遭到不同程度的打壓,航空股通過提高燃油附加費等措施轉嫁成本的可能性比較大。
消費者——改變出行方式
“這幾天怎么這么擠啊?”這是記者4月18日上午乘坐成都154路公交車時聽乘客大家談論最多的一句話。“一個月要多掏100元,心疼啊。”乘客錢才正是在成都荷花池市場做服裝批發的浙江人,他把房子買在了高新區。以前每天開車,現在油價漲了,他索性就把車停在家里,坐公交車。
記者在一些樓盤論壇上看到,一些在市區上班住郊區的市民開始在網上發帖子拼車。網友“奧特曼”發帖說,油價漲了,一個人開車上下班簡直就是奢侈,還是多找幾個人一起承擔吧。
生活質量下滑
“有車”曾經是不少人對幸福生活的定義,但隨著汽油價格不斷上漲,一些準備購車的人開始打退堂鼓。準購車族王先生這段時間忙著選車型,準備下個月買車。現在油價上漲,他權衡各項利弊之后,決定放棄買車,“我的生活質量肯定會下滑。”
油價上漲對消費者的影響毋庸置疑。零點公司對1608位打算近期買車的潛在消費者的調查顯示,12.3%的人有可能因為油價問題放棄購車計劃;70.3%的人考慮購買較小排量的車;僅有10.7%的潛在消費者稱油價上漲對自己的購車沒有影響。
專家解讀居家吃飯出行成本上升
四川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胡光偉——油價上漲不光是汽車跑起來花錢了,居民衣食住行都會受影響。如果油價長期保持高位,物流成本上升造成的影響將滲透到居民日常生活中,“居家成本、吃飯成本、出行成本都會上升。”
新華信國際咨詢公司總裁林雷——市場對油價的承受力并不是無限的,當油價的增長積累到一定水平,當社會經濟增速及消費者的收入增幅難以消化油價上漲的影響時,油價對汽車需求的抑制作用就將顯現。
鏈接
石油價格管理辦法
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
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低于每桶80美元時,按正常加工利潤率計算成品油價格。
高于每桶80美元時,開始扣減加工利潤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潤計算成品油價格。
高于每桶130美元時,兼顧生產者、消費者利益,保持國民經濟平穩運行,采取適當財稅政策保證成品油生產和供應,汽柴油價格原則上不提或少提。